[摘要]
随着网络视频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也越来越彰显出它的独特魅力。基于博客技术的教研活动和基于视频技术的课堂反思活动,为交流教学经验,达成资源的共享与滚动发展,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引导终日在中考指挥棒下奔忙的中学英语教师,以反思促发展,借石攻玉,去弊端,得教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博客 视频 反思 专业成长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些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某些格式化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我们英语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教育反思可以使他们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对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而言,日积月累的重复的经验可能局限于固定框架中,将其它新的另类的观点拒之门外。不经常反思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有时一些经验还有害于其自身的成长。
其实,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一直在进行教育反思行为,可由于没有系统的归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海中的印象逐渐模糊,记录下的资料也慢慢遗失,无法上升成一定的理论获成果,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一、基于博客技术的教研活动
近来博客技术的兴起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便利。博客最大的优势是便于交流,通过交流,一个人不再只拥有一个“苹果”;更为重要的是博客提供了一个零技术、零时间、零限制的平台,只要会浏览网页和输入文字,我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随时可以在网上参与,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为了交流教学经验,拓宽教师的舞台,网上兴起了教师博客,它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受、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1、建立部门列表。为了教师能及时了解各部门的信息,学校可在博客系统专题分类上,建立学校各部门的列表,并有专人负责更新,把一些最新活动消息发布在博客上。如教科室,先在教科室栏目下建立“最新消息”子栏目,再根据活动名称建立相应子栏目,如“英语案例评比”,教师提交教案时,在系统分类上选择“英语案例评比”,这样教科室可以很方便地查看教师提交情况,还可以在案例下面注上修改意见,其他教师也可以参与发表看法。
2、教学活动交流。首先学校要根据活动安排,在博客系统上建立以活动名称命名的子栏目,这要放在举办部门的系统列表上。活动开展后,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及时把教学设计发到网上,没听到课的教师马上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并参与评课。当然,听课的教师把自己的现场发言整理后同样要放在网上,上课教师就能采百家之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果网络环境允许,还可以把课堂实录用视频形式发布。
3、撰写教学反思。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撰写教后记,一课一思,直接写在备课本上,但教师有时忙起来就会顾不上写,而且教师之间的想法也不能够共享。有了博客,就很容易解决,每个人的博客上有一个“日历”,一看这张时间表,想不写也难了,你想看别人上一节课的感受,点点鼠标就能看到。
4、各种资料归档。教师经常要上交各种资料,如教师的教育随笔、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团队方面资料等,是不是也可以用博客来实现无纸化办公呢?虽然用其它形式也可以,如论坛、FTP,但博客更容易做到资料的管理。
博客技术为提升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络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可以自由发展的个人空间,教师可以充分体验E-learning的长处,通过共享的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并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建设真正的“以学中心”的网络家园,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视频技术的课堂反思活动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得教益,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外。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录像,即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作以下几方面的反思,来完成对课堂的回顾、总结、改进和创造的整个过程,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1、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因此,在观看教学录像时,要注意教者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把这些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学的“败笔”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记录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在观看录象时,把它们也记录下来,可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设计“再教设计”
看完整节课堂实录,静心沉思,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在发展,各种电化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基于博客技术的教研活动和基于视频技术的课堂反思活动,为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舞台。我们英语教师只要不断地探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进电教设施设备的运用方式和施教技巧,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参考资料]
1. 傅道春,齐晓东编著.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建平,聚焦新课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4. 阳熠,“把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引向深入”,《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