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教育平台 “慧”聚交互课堂——记李志伟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伴随初夏的暖风,六月悄然而至。为充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应用,助力课堂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024年6月13日下午,天宁区李志伟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以及学校英语学科组老师齐聚郑陆实验学校,开展第七次工作室教研活动。
课 堂 展 示
第一节课是朱昳丽老师执教的四下Unit7 《What’s the matter?》第一课时,朱老师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原则,从感知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三个层面构建文本,剖析情感。文本处理脉络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紧紧围绕如何表达情绪和需求以及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两个点突破,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关心帮助身边人。课前,朱老师在国家中小学教育平台上搜集课件和教学设计等资源,整合优质资源进行线上备课。课中,朱老师利用智慧平台中的作业活动场景,引导学生线上操练,采集学生数据样本,及时收集数据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薄弱之处,创新教学模式。课后,朱老师跳出文本,借助平台中双师课堂的场景,引入了新的故事片段,促使学生共情,并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实现语言的输出,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第二节课是朱竹青老师执教的《What's the matter(checkout time)》。朱竹青老师将英语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融合教学。在教学前,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集学生的在线作业,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依托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言来关心他人,学会识别情绪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调试情绪。最后,学生在情境表演中体验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互 动 研 讨
两位执教老师分别结合设计意图和教学实况进行了说课,工作室成员和学校英语组老师围绕课堂教学现场对两节课做了点评,并与两位上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引发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场景的思考。
郑陆实验学校贾明雪:两位老师的课都是一节好课。朱昳丽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课上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方法,设计非常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朱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价值提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课堂中也体现了“30+10”。朱竹青老师上的是第四课时,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很高,在作业环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学,对教学精准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郑陆实验学校羌凌霞:朱竹青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第四课时。朱老师的设计以英语学科主题“做情绪的主人”为载体,将英语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融合教学,在教学中,朱教师依托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言来关心他人,学会识别情绪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调试情绪。最后,学生在情境表演中体验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郑陆实验学校栾林玉:朱昳丽老师在课堂上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表达“感受”,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在线练习,收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给予实时反馈。朱老师还巧妙地采用双师课堂的形式,播放平台中的其他教学视频,引入“三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关心帮助他人,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朱竹青老师在课前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集学生的在线作业,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以学定教”。课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通过情境迁移的形式,从引导学生察觉、识别情绪,到运用多种不同句型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巧妙地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将情绪从身体和心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试情绪。
向 新 而 行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李志伟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他认为两节英语课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贴合学生生活情境下促使学生进行沉浸式英语学习,层层递进。课堂活动设计也遵循新课标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把语言学习内化为真实交际需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场景,两位老师都进行新的互动课堂尝试,在学生群组作业活动中设置电子答题卡,学生应用平板答题,丰富了学习活动,老师快速获取学生的作答结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知识薄弱点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
李主任指出,工作室成员要有研究意识,我们的工作室要有智慧教育特征,我们的课堂也要有智慧教育特征。智慧赋能,深学笃行,只有找到教学的融合点,学习的契合点,才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创新融合的关键。依托智慧平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尽用善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撰稿 | 朱竹青 摄影 | 冒海银 审核 | 李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