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学习目标:
1、体味威尼斯的“蓝蓝”的含义。
2、品味语言的优美,注意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作者对威尼斯这座水上之城的深深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体味威尼斯的“蓝蓝”的含义。
学习难点:注意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学习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让你用色彩来形容一下你的家乡,你会用什么颜色呢?为什么呢?(生答)这里也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江苏作家马信德认为他的颜色是蓝蓝。它就是《蓝蓝的威尼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独特的城市,来体会一下威尼斯的色彩。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蓝蓝”二字具体体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明确:①自然景观本身的色彩。
文章第1、2小节为主。找一找,读一读。
(1).俯瞰之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齐声朗读一遍,再次感受一下这水天一色的蓝。
(2).水都美景: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齐声朗读这段比喻,进一步感受一下这水都夜晚的璀璨之美。
(3)开门见水:正是因为开门见水,所以威尼斯的水巷比比皆是,因此,它的交通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里没有汽车,只有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一种叫做“公朵拉”的小游船,尤为奇特,它的船身轻盈、造型独特、两头翘起,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十分稀有珍贵。正如文中所介绍:“据说历史上鼎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存四百艘了。”
②人文景观的和平、宁静、幸福之感。
第6小节为主。
师:这里主要描写的是圣马可广场。深秋的广场,游客如云,灰鸽成群,船艇来往、海鸥飞翔,让人感到无比美丽、和谐、幸福。所以,“蓝蓝”又体现在这些人文景观带给人们的宁静、和谐、幸福之感。
三、齿颊留香品文辞
师:由刚刚的问题可以看出,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往往只会关注到直接看到的景象,如自然景观本身的颜色“蓝蓝”,而往往忽略了透过表象所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如“蓝蓝”的深层含义。而就算我们关注到了这层深层含义,却也往往无法把它很好的描述出来。那么课文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比较阅读来细细探究一番。
1、比较阅读:季子公园是为纪念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的季札所建。因此,连大门都充满春秋特色。进入园内,放眼望去是一个大型广场,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是对季子品格的介绍,让人更加透彻地了解季子文化,另一面则是季子的画像。接着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座小桥,桥边有一座亭子。在桥上可以看到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继续向前则是一条文化长廊,走一圈或许还能收获不少知识。
思考:
1)、朗读课文第六小节,与《季子公园》进行比较,试从表达方式、修辞、用词等方面来说说两者的区别。
小结: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么一系列的方法把圣马可广场的深秋之景描写得如此生动和谐,令人陶醉,激发了人们热爱生命,喜爱威尼斯之感,从而赋予了“蓝蓝”更深层次的意义,即人文景观带来的宁静、和谐、幸福之感。所以,如此一比较,我写的《季子公园》确实有许多不足啊。下面,我希望能集大家之智慧,来把这段说明性的文字改成描写性的文字,并用上我们刚刚所讲的方法。鉴于篇幅过长,就不用全篇改写了,要求如下。
2)、请你仿照课文第六小节把这段说明性的文字改写成描写性的文字,可以运用修辞、四字词语、传说、融情于景等来使你的语言更优美。
四、巧用色彩议家乡
1、再议家乡色彩:再让我们回到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色彩来形容一下你的家乡,你会用什么颜色呢?为什么?请你带着你的新的感悟和理解来谈谈。
2、作业:请以《 的郑陆》为题,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一下我们郑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入刚刚改写的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