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校科学老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科学课教学水平跟上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新步伐。本学期小学科学组李新大,羌建军,王蓉,张协兴四位老师都按计划开展了四节不同内容不同年级的公开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各环节都紧紧相扣。课中能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既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彰显了教师良好的教态。课上,老师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记录,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又能让学生明白用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在最后还能很好的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体现科学价值观。 课后,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议,在彼此交流经验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科学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大家来玩《神奇的水》
9月21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科学组全体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齐聚科学实验室,认真聆听由李新大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课——《神奇的水》。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及追求探索延伸至课外。
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首先,从“水往低处流”激发矛盾,创设情景,再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投入探究课堂,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无论是学生根据餐巾纸和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还是学生一滴一滴往硬币上装水,边观察边记录,都能充分的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新产生的认知矛盾进行分析理解,再通过实验的直观感知进一步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断让学生课堂联系生活,强化知识的学习。
纵观整堂课,老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典型的“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自行探究”的科学研究过程。
王蓉老师的第一堂公开课。
11月16日,上午第一节课,二年级科学实验教室里,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感官总动员》,王蓉老师在带领他们品茶。教室后面,听课老师们也听的津津有味,不时埋头笔记。
看看、闻闻、尝尝,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一脸新鲜的感受。学生在学习前一课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同时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更多的特点。第一个活动品茶,通过前后两次对比,用鼻子和舌头两种感官品出茶的味道并谈谈感受,尤其是红茶与绿茶的对比实验。第二个活动观察蜡烛,用眼、鼻、皮肤三种感官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并尽可能地说出蜡烛的特点。这节课第三个活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如何挑西瓜,动用各种感官来解决生活问题。看挑西瓜的视频,记者采访挑西瓜的瓜农如何挑好一个西瓜,瓜农问记者学会了吗?记者回答是的,但是她挑选的时候是错误的,只用了一种感官,当然是挑不好西瓜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但是这一个环节的顺序没有把握好,要注意对时间的掌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问题更加需要有针对性,让语言富有美感。想想上课前,王老师认真地备课,对于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向师傅请教,并及时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经过多次调整,今天终于交出了人生第一堂公开课。
张协兴老师《研究透镜》
2017年12月7日,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教研活动如期进行。张协兴老师在本校展示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学校部分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在课后一起研讨。
课上,首先张老师让学生观察过水中吸管或铅笔的弯折现象,说明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线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那么,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发生怎样的偏折现象呢?”在疑惑中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四方面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探究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在丰富直观的实验中,学生完成了对本课重点内容的掌握: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张老师通过给学生讲了望远镜的发明故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无意间通过凹透镜(作为目镜)和凸透镜(作为物镜)看远处的物体,意外的发现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从而发明了望远镜。
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了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学生自主探究。他们发现:用凹透镜作为目镜放在眼前,再把凸透镜放在凹透镜前作为物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类似于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这堂课,同学们兴致高昂,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科学课只有多做实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智慧。
羌建军执教《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2017年10月26日上午第一堂课,我校的羌建军老师执教了《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这堂课,学校的科学老师和相关领导都来观摩学习。
上课时,羌老师首先利用学生最爱吃的橙子和果粒橙饮料引入课堂,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色素的作用及危害;调查加工食品中添加了什么,讨论怎样对待加工食品;然后再让学生们讨论怎样吃才安全,让他们了解安全饮食的基本常识。最后羌教师做了总结,对学生认识不足的地方做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安全饮食观念,进一步深化对安全饮食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学生们课前准备充分,羌老师课堂引导得法,课堂上既有自主的学生调查、讨论,又有来自于学生生活的视频资料补充,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食物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