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18年6月)
一、 指导思想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学校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研究》已被正式立项。本阶段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法治认知和法治实践能力;探索一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实践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法治素质,争做法治少年的目标。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准确把握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构建起适切农村中小学生实际的,体现思想性的提升法治素养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法治认知和法治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革新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高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以此为抓手,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提高依法治校的实效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研究内容
1.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和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实践的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正确把握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基本内容,正确把握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特征等,深入思考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理论框架,获得对课题相关领域的理性思考,为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基于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精神,创新提升农村学校学生法治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细节的研究。
本课题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探索提升农村学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把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法治案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落实。在此基础上,探索、提炼能体现本学科课程性质的、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法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措施
1.期初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期末进行课题研究小结。
2.每月一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3.每月至少完成1篇学习笔记,1篇心得反思。
4.每月底对课题组成员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5.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活动要积极反思,以案例评析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探索性思考,撰写教学论文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