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真务实抓教研强力助推促发展-常州市教…06-08
- 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评估细则(2016稿)01-08
- 教科研基地申报自评表01-08
- 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申报、评审书01-08
- 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工作规程(2016稿)01-01
- 2017-2018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06-30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重点工…02-08
- 2017——2018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02-08
-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09-02
- 我校课题通过2017年度区级课题结题01-02
- 郑陆实验学校两项省级教育科学“十三五”…11-21
- 郑陆实验学校召开省级规划课题校内结题研…11-07
- 郑陆实验学校小课题评价细则05-08
- 郑陆实验学校:秀出精彩——记学校省级规…03-07
- 郑陆实验学校举行2017年度区级课题中期评…01-07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常州市郑陆初级实验学校(初中部)教科室
本学期,我校将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六中全会和教育部、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按照“文化引领,逐步融通,稳步推进,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积极营造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建设情智课堂为重点,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教科教研
1.做好学校主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研究内容
(1)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含义、主要精神,对情智课堂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实践特征的文献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正确把握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含义、主要精神,正确把握情智课堂的基本念义、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和实践特征等,深入思考构建情智课堂的理论框架,获得对课题相关领域的理性思考,为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确定,决定着课程与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正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注入发展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情智共生的要求。
(3)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细节的研究
本课题将以情智课堂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课例开发、展示、研磨的基础上,分学科探索、研究能体现本学科课程性质的、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快乐发展的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情智双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体验幸福。
(4)着眼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基本精神,优化课外学习、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的行动研究
在开展情智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根据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着力研究创新课后作业练习和课外学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努力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思考问题、丰富情感、发展智力、体验幸福的重要平台。
2.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情智课堂教研网络
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常态化校本教研。围绕备课、说课、上课、作业批改、作业讲评、课后辅导等常规工作,就如何建设情智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展开研讨。一学期,一个教研组可以重点开展一、两次磨课活动。磨课活动的过程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形成档案材料。
3.继续开展教师成长论坛活动
各教师结合自己情智课堂的建设工作,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等。学校经常开展教师成长论坛活动,让教师上台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让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校本教研形式。
4.开展“我的情智教学案例”征文活动
教师结合平时建设情智课堂的教学实践,撰写“我的情智教学案例”。突出在有情有智的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活动、课堂上的外显行为、课堂上的表情和语言,等等。同时,可以穿插自己上课时的体验、感悟、思考。反思与评价,可以结合教学事例,结合情智理念下学生的发展变化,写自己的评论。
5.加强网站建设,动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网站建设,关键在于平时。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片段、学生成果等,及时上传到学校主课题网站,让课题研究常态化,接地气。
6.结合平时及公开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成员完成《常州市实验学校教科研手册》。及时撰写教师个人教育科研计划、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研究课教案、研究论文(或总结)等。《郑陆实验学校教科研手册》的填写,贵在平时。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化整为零。平时常态化地坚持做,做到“小步子,轻负担”,感受到教科研的成功和快乐。
7.加强教学导研工作。将建设情智课堂与教学导研工作相结合。教师要经常听课、评课,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情智课堂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围绕建设情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改进教研形式,使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改革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8.做好论文撰写的发动工作。教科室组织好各级各类论文评比选送工作,本学期在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和档次上要有新的提高。认真组织教师参加2017年区、市、省教育学会及其他各类论文评选工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9.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优质课评比、教育软件比赛、信息技术能手竞赛等其他教科研工作。
二、新技术工作
10.以参加“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为契机,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思路,探索提炼学科课堂教学范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教研组加盟该项目研究。物理教研组作为项目领衔单位,做好“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示范、引领、管理、研究等工作。
11.构建学校微视频制作工作室,落实“微视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
12.结合我校特点,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现有电教设备的作用,创设生动情境,增强课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13.加强微视频网络学习的教学研究,促使学校新技术的运用与时代同步。
14.教师积极利用新技术教育手段的多媒性、交互性,组织教学活动,并运用软件资源库、网络,创造性地培养学生。努力抢占素质教育制高点、主阵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形成的信息化特色。
15.学校校园网站建设。及时上传材料,不断充实学校网站。充分体现我校网站的特色,并体现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集成功能。
16.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推动着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学校信息化环境,健全学校网络系统,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参加情智语文课程基地中期汇报会,同时要迎接省课程基地中期评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国学馆。建设国学馆,旨在让同学们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培养人文精神,并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国学馆主要分“国学源流”、“国学大师”、“国学经典”、“国学育人”、“国学影响”、“国学课程”等板块。
2.建设地方文化馆。建设地方文化馆,旨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大语文学习体系,让学生了解家乡灿烂悠久的文化,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拓更广阔的自主化、个性化、合作化空间。地方文化馆主要分“常州名人”“古镇文化”“季子文化”“寺墩文化”“晓声文学”等板块
3.黑板报开辟“情智语文”专栏
教室黑板报,开辟“情智语文”专栏,刊登学生情智语文的微体验、微感悟、微成果,为班级文化增添情智元素。
4.建设情智语文学科节
结合学校情智文化建设,建设情智语文学科节,包括诗歌创作、经典诵读、微电影创作、课本剧表演、研究性学习展评等活动。学科节将体现实践性、智慧性、情趣性,营造浓郁的情智语文氛围。
5.开展情智语文实践活动。
结合常州日报“小记者”活动,组织学生外游参观、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社会,积累写作素材。
6.完善情智语文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已开发情智语文校本课程:《口语交际》《北塘诗韵》《语言的智慧》《走近高晓声》。本学期初一重点开设《语言的智慧》校本课程,初二重点开设《走近高晓声》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情智语文”的内涵和外延。
7.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课改研究
扎实进行“1+X单元主题”模式的探索、实践,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支离破碎、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等问题。在实验中我们扎实做好精读与略读的融合、理解与运用的融合、学文与学法的融合。
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内容,整合教材乃至课外语文资源,以“专题整合,组课推进”的形式,
8.开展情智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1)寺墩文化研究
寺墩文化位于郑陆镇三皇庙村,为中国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古镇文化研究
焦溪(原为古镇,现并入郑陆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尧舜禹时代。如今,焦溪已创成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本研究含“古镇寻踪”、 “古镇方言”、“古镇民俗”、“古镇民居”、“古镇名人”、“古镇小桥”等小专题。
9.打造“文本细读”教学范式
以批注阅读、比较阅读、片断模写等为抓手,不断完善文本细读的策略,打造文本细读教学范式。
10.针对教室多媒体配备的新变化,要求语文教师针对负责的备课内容,以“情智语文”的打造为研究重点,备好教案。同时努力设计、收集相应的课堂教学使用资源,如课件、拓展性资料等,丰富备课资源库的内容。
11.教师积极撰写情智语文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深度、广度。每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情智语文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撰写,并上传至学校网站。
12.加强培训学习,促进语文师资的优化。积极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将为教师参训创造条件,学校教导处妥善安排好语文教师课务等工作。学校教科室加强对语文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指导组织和检查考核,适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意见。
新学期,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质量兴校意识,克服畏难情绪、怕苦情绪,以更加高昂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负责的工作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奋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