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1、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如果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铺开,铺在同一个平面上,会是什么样子?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
出示例3的正方体展开图。谈话:这是正方体纸盒,我们想办法把它的面展开,要注意每个面要完整保留,而且6个面要连成一片,不能断开,这就需要有步骤地沿着棱剪开。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跟着老师一起剪。
学生跟着老师操作。
把剪好的平面图形重新折叠起来,再慢慢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体会其剪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展开图上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观察这六个面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相对的两个面中间隔着一个面。)
(6)你还能沿着其他棱把正方体展开吗?请你用自己的小正方体试试。
学生自己尝试,成功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剪法和发现,再在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正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是不一样的。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一定只隔一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间可以隔着一些面。
(7)练一练:
学生完成书上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先想象一下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然后再动手实践操作。
2、研究长方体展开图。
(1)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它的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里独立操作,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演示,说说自己是怎么剪的。
(2)看看长方体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学生在自己的展开图中标出3组相对的面,同桌交流。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1。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思考过程。
2、练习三第6题。
(1)学生先观察图形,想一想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追问:为什么第二行中间一个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
(3)学生折叠课前剪好的课本第123页上的图,验证自己的想法。
3、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连线,展示部分学生答案,共同评议。
4、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作出判断,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五种形状的纸片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