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直观 揭示概念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反思
郑陆中心小学 黄丽英
【教学片断】
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这两个玻璃杯都到满水,水会一样多吗?
生:会一样多。
师:怎样证明这两个玻璃杯里的水一样多“
生:把其中一个空杯倒满水,再把这杯水倒进另一个空杯中,刚好倒满,说明这两个玻璃杯中的水一样多。
师: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进行验证)
师:刚才通过操作,说明杯中装满了同样多的水。
师:(出示刚才的两个同样大小的空杯)现在还是这两个空杯,我在一个空杯中放入一个橘子,另一个杯中装满水,
师: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将满杯的水往装着橘子的杯中倒,直至倒满,结果会怎样?
生:杯中会剩下一些水。
师: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师: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生1:因为杯中有橘子。
生2: 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板书:空间)
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我把它们分别装进刚才的两个玻璃杯中,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生1:装橘子的玻璃杯中的水多。
生2:装苹果的玻璃杯中的水少一些。
师: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
师:怎样验证呢?
生: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学生操作)
师: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生:(大声、兴奋)一样。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1: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苹果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橘子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板书:物体所占 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苹果和橘子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这里还有一粒枣子,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生1:苹果占的空间最大。
生2:枣子占的空间最小。
生3:橘子占的空间比苹果小,但是比枣子大。
师: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1: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
生2:还可以这样说,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完整体积的含义)
……
【教学反思】
体积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借助直观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橘子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层次,让学生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在此基础上呈现体积的含义,这样揭示概念,富有感性而不空洞,是有效地。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而是非常有趣的,从而可以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观察、比较、实验“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构建认知结构,引导学生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的思维训练,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