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听徐卫国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有感
听完徐卫国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第一感觉是“大气”, 徐老师自始至终在和学生平平常常地交谈,语言平和,没有过多干预学生,让学生在交谈中慢慢地,真正地弄懂知识。他的课堂,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激情澎湃的说辞,就像一股徐徐的清风,让人从骨子里感到一种舒畅,正应了一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这种“淡”不是寡然无味,而是老树著花,淡而有味。
第二感觉是“巧妙”,去情景的过程处理得非常自然。针对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这个特点,徐老师引入公司为员工买衣服这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如此设计易于学生理解与语言表达。买衣服情境包含着生活化的乘法分配律,为学生从生活模型转向数学模型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在上面情境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归纳出数学模型,而是让学生再写一些类似的算式,让学生经历更多的体验,从生活情景走向去情境化,很好的实现了生活模型向数学模型的跨越。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不同的生活情境解释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如有的利用上衣裤子,有的用课桌椅来解释自己的算式。这样既考虑到了不同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又通过语言表述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同时实现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模型。学生在经历两次生活情境后,会很自然地用语言来表达乘法分配律了。这一过程又是一次去情景化、数学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促使学生脑中的生活模式向更高一层的数学模式递进,建立清晰、完整的数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