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了
1、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在教学例1探究花盆的摆放规律时,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体验,发展了创新意识。通过交流,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放在计算策略的理解上,借助媒体直观图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特别是除数和余数意义的理解,突破了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
在解决彩灯问题(书中试一试第1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探讨更简便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认为画图简单,教师不是急于告诉学生道理,而是提问:“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让学生体会当数目较大时,画图不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己想到计算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师在评价反馈各种解决策略的可能性时,着重指出利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通过改变每组中的排列顺序,强化了根据除法中的余数确认指定序号的物体或图形的规律,提高了教学的达标度。
2、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还是动手操作,都能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做到扶中有放、放中有导,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且学会运用。
3、精心设计练习与知识拓展
练习设计做到了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欣赏“四季”图片及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和课外练习的延伸设计,使学生不仅充分体验周期性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生活,感受到规律现象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主动经历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参与面广,学会了探索的方法,并学会了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