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由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低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必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如①:故事诱“读”。学了《揠苗助长》这课后,我让小朋友再去读读其他的寓言故事。②榜样激“读”。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等的成材之道。像学了《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这几篇课文后,我请学生们去找一找相关名人的故事读读并开展讲故事比赛。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必须勤奋学习。③教师引“读”。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我的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不失时机跟孩子们一块儿阅读一部好书的开头,引起他们的兴趣。如老师有声有色地跟学生一起背《三字经》,并做简要的解释,学生马上就会捧着 《三字经》背起来,比老师还快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