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面貌呢?笔者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好书引读。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读书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花”“酿蜜”。
1.家长要配合。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2.学校要完善。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定书、定时、定量。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循序渐进。
2.要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3种:精读、略读、浏览。精读略读要有所侧重,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作读书笔记,还要写下心得体会。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其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