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就包车赶到局小,走进校园,负责签到的老师刚刚“上岗”,在签到簿上工整地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径直向目的地——2号楼多媒体教室走去,到四楼遇到李校长:“这么早,活动要到九点半开始。”我们忙说:“早点来。”然后相视一下笑了,其实是知道今天的活动一定会有很多人参加的,所以早早来等待。
活动终于开始了,李校长的报告让我们对这个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实施成效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随后蔡小玉、汤海燕、姜明红三位老师简单介绍了工作室研究成果之一的——《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这本书中的主要章节。姜老师不愧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她对于阅读教学的深层思考让我们折服,她几次说到:“一个教师解读文本、组织教学的能力不是别人可以告诉你的,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琢磨、慢慢积累的。”我知道,这种能力,就是教师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增长,也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准。她还说:“有些老师拿到一篇文章,或者被关在宾馆参加什么考核,往往觉得拿到的课文不知怎么教?”对此,我深有同感,要是现在随便拿篇课文来,该怎么教,我心里也没底。姜老师所言极是:“其实教学方式多得很,你一定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就像医生一样,你心里要有很多药方,这样遇到一种病才能开出相对应的方子来,教学也是如此呀!你有积累了,才能针对课文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
还有工作室老师一再提到的目标意识、阶段意识,显然我们平时是根本没有注意到的,对于一年级的童话怎么教?二年级的童话怎么教?中年级、高年级的又怎样教?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甚至每种文体怎么教,我现在还没琢磨出来,不过我相信,只要慢慢地去做,哪怕很慢,但只要不后退,一定会有收获。
非常高兴,李校长许诺说等书正式出版,会给我们寄来,非常感谢他,如他所言,工作室在辐射研究成果。
我们和工作室成员相差太远,但每一种兰花,不管是盆栽的,还是野外的,每一种必有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