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湖塘桥中心小学听了两堂课,一堂是习作指导课,一堂是习作讲评课。一边听,我一边就在想,我可以向她们学些什么?
首先当然是方法的习得。怎样把看图作文写生动具体,张莉老师的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她提供的范文也清楚地向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学习写作的方法:一要仔细观察,而要善于联想,三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那篇范文很有代表性,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范文的作用。老实说,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对范文的认识很不够,大凡总是读一读,指导弄清是从几方面写的,至于怎样写的,是突出了动作描写、还是比喻恰当、用词准确,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推敲过,更不用说考虑“范文出示的时机”。看来,今后应当重视起来。
第二堂课,让我学到了习作讲评操作的一般模式。说模式是不是感觉有些别扭?或者说程序更恰当些吧。说实话,我平时的习作讲评是一个空白。我当然也知道习作讲评的重要性,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因为方法的贫乏,所以,习作讲评严重缺失。我曾经听薛法根老师讲到习作讲评,他说一定要及时做这件事,要趁学生还记忆犹新的时候,还有热乎劲的时候,赶紧评讲掉,否则时间长了,他们没有兴趣了,自然效果就差了。我以为所言甚是,可是实施起来,作文要批上个几天,下次别说学生没兴趣,等我批完了,我也没兴趣了。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寻找客观原因,如果要改变,总会有方法,那就是加班加点,鼓起勇气,一天批完呗。
参加今天的活动还是很有收获和启发的。可是还有一个疑问要请教大家,请教张老师。就是在课堂上,张老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按照提示具体描写,如课堂所呈现的,很多学生写的是第五幅图,当然可能还有些其他的,课堂上没呈现,我的困惑在于,下课时张老师说下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写完整,注意其他画面写简略些。当然张老师考虑的是如果不提醒,学生可能每幅画都这样写(看到的——联想到的——内心感受),这岂不是没有了重点?这个顾虑是有道理的,可是对于选择第一幅画的同学来说我把这幅画写具体了,其他就略写了,这是否恰当?按照画面所呈示的,我的理解应当是呼唤、离别是感情的高潮,应当作为细节描写,是这样吗?
最后,我想有一个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愿望和表达水平,那就是薛瑞萍老师提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