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比照 追寻
今天,我们几位老师在李公朴小学参加了“全国有效教学优质课”的观摩活动。
整体感觉,参与比赛的老师虽然多数并非来自鼎鼎有名的学校,可是基本素质都比较好,共同的优点就是课堂执行能力强,面对生成能随机应变,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自我锤炼,而且要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与孩子对话。
参加了活动,我最钦佩她们的,也是我自身现在急需提高的,就是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能力,以及由此衍生的巧妙的教学设计。说老实话,现在每教一课新课,我感觉很茫然,第一课时还好,第二课时就不知道要教给孩子哪些语文的东西?听了她们的课,我试图从这方面进行剖析。
《水》一课,钱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孩子朗读的指导,词语“光溜溜、奔跑跳跃、尽情享受、大呼小叫、缓缓地倾注”和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都在她的引导下读出了感觉。回头看我们的课堂,我们也努力想指导学生读出感觉,可是往往因为时间的限制,急于转入下个环节的教学而匆匆作罢,就如我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本想通过让学生来介绍园子达到积累和训练朗读两个目的,结果呢,因时间控制不佳而浮光掠影地走了过堂。
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吴静老师,来自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的学校。看上去,穿着很普通、朴素,于是我想起上次孙双金老师曾经谈到的学校文化,他说一个学校的老师在一起经常议论衣服的好看,生活的富裕,那么这个学校的文化就是有问题的,当然难得说说可以,那么老师在一起要说什么?最理想的就是探讨教育,谈论书籍。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倡导,所以北京东路小学人才辈出,吴静老师自然也不会在穿着上过多地下功夫。《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孙双金老师曾经上过,吴静老师上出了另一种风格,与特级教师不一样的普通教师的风格。她紧紧围绕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做文章,学生就在这“一横、一退、一扫”间,充分体会了林冲的武艺高强,在对“洪教头”、“柴进”的认识里,更感受到林冲武艺不一般的高强,特别是行之课尾,吴老师又让学生浏览全文,全面了解林冲的性格,又以文本为起点,激发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的兴趣,老师说,听了吴老师的课,我都想去读了,学生一定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争论的故事》是很简单的课文,可是范老师却上出了不简单,从课前的三句半的指导,到本课目标“把握内容、体验角色、谈谈收获”的落实,再到结束时,围绕课文内容三句半的创作,都显现了范老师的独具匠心,由此感慨,名校果然是名校。最欣赏的是这一堂课,范老师培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是学会配音,学生的朗读也了得,配得还挺有味道,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语文能力才真正有了提高。
《钱学森》这一课,原来我和狄丽琴老师为了迎接江苏省实验小学的验收而钻研过,整体结构感觉陈老师和我们的设计相似,不同的是她还补充了钱老获得2007感动人物时的颁奖介绍,由此更激发了学生对钱老的敬仰之情。当然如果此时指导学生说话能再提升一个层次,用上文本语言和了解到的其他资料,那么学生发言质量就更高了。
课堂是一条地平线,你永远也到达不了,但是你不断地行走,总能离它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