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目标进发
关于评课我想晚点再说,想先说说自己听到的与目标有关的事。记得去年李伟平校长到我们学校来谈到教学目标时说:“很多老师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每一课的目标都是和教参上的一样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目标从一年级写到六年级,而且课课如此。事实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及至不同的班级,目标怎么会一样呢?比如生字教学,这一课你要教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教?这些肯定不一样吧!这些也要写到目标里去。”第二回,是去参加“李伟平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会,听许嫣娜老师谈到的,她说到自己参加全国阅读教学比赛的时候,因为李校长的追问,所以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她都非常清楚这一个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第三回,是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时他所提到的“教学目标陈述上的注意事项”;第四回,是这学期开学初,湟里中心小学张春方老师关于“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讲座。这些都与目标有关的言论,使我开始关注目标与教学存在的关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计划,凡事有计划才能做好,没有计划只能像踩西瓜皮一样,踩到东,滑到东,踩到西,滑到西。由此联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来说,上课之前所定的目标,不就像计划一样吗?要一个一个去实现,一个一个去完成。所以目标的制定应当是非常明确、具体的。按照这个要求,我认真阅读了这次活动每一位老师的教案,她们大都能将自己一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写清楚。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还要看课堂上是怎样来落实这个目标的?
就以《小露珠》第一课时为例,我们来看看王老师是怎样制定和完成目标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临、粒、戴”等生字,理解“夜幕降临、戴上”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
2、知道动物和植物都很喜欢小露珠,初步感知小露珠形成和消失的原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中,在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时,王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先出示文中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然后抓住“夜幕降临”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候,再指导写好“临”字;同样,出示第二句话后引导学习生字“粒”,王老师让学生用粒扩词后告诉学生用“粒”组成的词语大多跟粮食有关;在学习“戴”的时候,王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组成,然后让学生说说“头上、脖子上戴过什么?”再迁移到“妈妈手上戴着什么?”,由此总结“这个戴就是往身上穿或套什么东西来装扮自己”;而在完成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这个目标时,当文中第一次出现这个句式时,王老师告诉学生这个表示变化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里两个“越来越”说的都是谁的变化?当文中再次出现“越来越……越来越……”的句式时,王老师启发学生寻找两句话中两个“越来越”的不同之处,学生发现第一处说的是一个人的变化,第二处是两个人的变化,而且第一个人的变化引起了第二个人的变化,明白了这个联系,学生说话的时候就胸有成竹了;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王老师在引导读文的过程中,理清文章段落并结合相关语句初步感知小露珠形成和消失的原因;而第三个目标,王老师遵循从词到句,句到段的规律,先帮助学生读准生字词,然后指导读好长句子,在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上,王老师重点是教学生怎样学会停顿,这样扎实、有序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标。
可以说整个一堂课,王老师目标明确,教学有序,效果良好。当然我觉得在生生互评朗读时,老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目标“正确、流利、响亮”来进行评价,那么效果会更好;同时“钻石”等图片我觉得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看;另外“戴”字的书写指导,我觉得是不是在教学时随即写一写比较好?
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也挺不错,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特别是李春英老师的评价语既恰当又生动,我们都应当学一学。
听了这四节课,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关注目标教学,每一堂课我们都应朝着明确的目标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