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看着,享受着
——读《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有感
认识薛瑞萍,缘自书香校园;而走进看云,则是被其独特犀利的言语所吸引,为其始终如一的书声琅琅所倾倒。是呀,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到《我们二年级啦》,既而这本《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我始终追随着看云老师,听着,看着,享受着……
正如本书的封页上的介绍那样,朗读的意义在哪里?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朗读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朗读的意义,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追求。希望孩子热爱朗读的目的不是追求分数,而是帮孩子打开一扇幸福的门。对让孩子亲近朗诵,从而用声音亲近美好文字、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不是一视同仁地给予频繁的锻炼机会,而是坚守品质标准,恭敬美好事物。让孩子看见,让孩子听见——让孩子只看见、只听见美好文字的美好。
认真读着这本书,我的思维随着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一起飞扬,而我对朗读的感悟也就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什么孩子的阅读一定要从儿童文学开始,孩子的背诵一定要从童谣开始呢?原来是因为这时孩子刚刚迈进符号世界的门槛,在这里能够看到自己、背到自己、看见自己、听见自己,从而感受到更多的亲切与温暖。而只有当他们健康快乐地开始阅读,才有可能成为文化的继承人和创造者。为什么要读故事给孩子听呢?原来,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朗读。而学习,尤其是经典篇目的学习,是最 需要重复的。没有时间让他们重复地读,那就让他们重复地听嘛。为什么一定要建立班级书库呢?因为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对于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对于那些父母无暇关注其精神需要的孩子来说,这种亲切感、归依感就显得尤其必须和可贵。你的作文学习也走进了以下的误区吗?观念误区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过分强调所谓美文,抹杀了孩子的个性;过分强调经典名著,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当然,不管是美文还是经典,如果孩子自己愿意看,那是最好不过了。以为他自己愿意做的事,他就会从中受益,这些书的确都是一些好书,就放手让他去看吧。观念误区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观念误区三:作文就是要多读、多写、多练。因为作文的勤奋是主观的,有一种执着的兴趣,又有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勤奋才会收到效果。观念误区四:写作文无规矩不成方圆。因为对于作文来说,事实上文无定法,当然规矩本身是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给写作者很多启发和帮助,前提是孩子可以自由驾驭规矩,而不是被规矩所约束。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而不是规矩的枷锁,这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
哦,听着,看着,我真的是在享受着,你呢?愿意和我一起享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