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
营造诗意的生态课堂,并非只有语文老师才可以这样,也并非只有特级教师才可以这样。实践证明,只要有解不开的教育情结,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只要我们毅然决然地摆脱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任何学科的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引领学生共同缔造诗意的生态课堂。因为生态课堂追求的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诗人,而是有一颗像诗人一样悲天悯人的爱心,热爱自然、社会、人生的纯真美好的童心,永远崇尚真、善、美的敏感敏锐的发现之心。当“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之日,也就是诗意课堂繁花似锦之时。
无论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传统课堂还是结构主义学说背景下的现代课堂,无不把课堂效益作为自己的主要追求之一。在教育的功利性几乎渗入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胞的当下,没几个人愿意把感情的天平倾向“无花果”,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甚至是间或的希望也很渺茫。
生态课堂拒绝作秀,不是病态;拒绝玄乎,不是变态;生态课堂是尊重认知规律、情感规律的课堂,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本色的常态课堂。
表面热闹的课堂,肯定不是生态课堂。师生间对答如流的公开课恐怕不是生态课;花拳绣腿却能“攻城略地”的观摩课,可能不是生态课;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地争先恐后的学生表现恐怕也不是生态课。因为不自然,所以,绝不是常态课堂。
生态课堂并不是撒手不管的课堂,不允许老师讲解的课堂。生态课堂追求学生主体,但全然没有教师的主导,肯定虚假;有些问题成人解读都有相当难度,结果孩子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我真的担心,这其中缺少课堂认知中的真诚。科学知识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学习科学知识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违背了这一点,这个课堂就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