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的文章,中间讲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作用。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信任学生、动员学生、积极配合学生。学生反感的事情轻易不要做,平等对待成绩好与差的学生,关注和关心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适当的时候多关注一下成绩稍差或者不是很活跃的学生。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就是尊重学生,创造心灵沟通的境地,搭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民主和平等程度越高,这座连心桥就越宽阔,越牢固。看了这段文章,我觉得数学生态课堂就应该洋溢着人文的光辉,教师应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首先是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其次是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在鲜活、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满足学生“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正面评价和积极引导,达到鼓舞士气,使其继续努力的效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最后是满足学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对学生的关怀、对人格的尊重可以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惟有如此,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积极的学习状态和生命体验才会真正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