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
构建“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物质空间(校舍、教室、教学设备等)。“软环境”即精神环境(也称“心理环境”),它们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个环境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主体因素,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具有决定作用,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课堂教学生态。而教师是精神环境中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一种影响学生学习的特殊环境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控主导作用。从生态论角度来讲,教师是一种影响学生学习的特殊的环境因素。
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先进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刺激听觉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单调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帮助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学生以影响,进而有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人文意味的,能使之自然而然参与活动的理想空间,让学生的参与“心境”得到优化。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从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希望上课的老师的服装美观、整洁、面带微笑;有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能快乐、幽默些;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时的手势能帮助他们理解老师的话;有的学生提出要以讨论方式或与老师互换角色,充当小老师的方式来学习。总之,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创设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行动,勇于探索和思考。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