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的五项权利
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不是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都是学生,因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老师展示演讲的大讲堂;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生态课堂讲究学习的快慢有序,张弛有度,而不是视学生如发条,拼命地上紧和一味地加压。
生态课堂首先把生态课堂主体因子——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如下五项权利必须归属学生:
自由表达与展示的权利。学生既然是处在主体首席位置,那么应该享受的第一个权利就是话语权。从生态课堂的实际来说,也就是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看法的权利。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才可能让每一个首席生态因子充分活跃起来,实现学生们“兵教兵”、“兵练兵”,达到最后的“兵强兵”的自主学习目的。
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利。既然话语权与展示权交还给学生,那么传统课堂上的举手发言的规定就要重新审视,曾被视为无视课堂纪律的交头接耳的课堂讨论就应该得到保护。在动态的课堂学习、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同伴、同组或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难,进而在第一时间内搬掉学习与思考中的“拦路虎”。当然,围绕学习内容与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等,每个学生也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实现思想交流,方法互补,智慧碰撞,多元学习,多重提高。
自选学习内容和安排活动的权利。生态课堂应允许学生走出自己不感兴趣的、已经学会的知识之外。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时,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去阅览室自由阅读。
偶尔出错或“越轨”的权利。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学生当作产品加工,是不允许学生出错的。一旦有错,就会被“修理”,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亮黄牌”警告。生态课堂尊重学生,尊重人权,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权利。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把持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评价无疑是教师手中的魔杖。而生态课堂的真正主持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因而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可以学生自评,也可以同伴小组互评;学习效果的检测,也可以自己命题,自己检测;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也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把这些权利落实到位了,主人在生态课堂学习的地位就得到了保证。课堂就会出现“三个共存”的局面:一人为师和生生为师共存;一问一答和“七嘴八舌”共存;桌位整齐排放与多元组合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