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智慧
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很好的告诉我们:教育只有爱并就可以十全十美。该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几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需要爱——这是真理。但教育的爱不是盲目的,怎么爱、如何爱却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教师缺少的也许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在书中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教育智慧,这正如医生和病人一样,光靠医生和病人关系好,病人的病是不会好的,还需要医生的专业技术。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用爱心筑起了一道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还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学生问题的正确思路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这样才能谈得上素质教育。联系工作中所见到的教师处理问题,往往显得呆板而程序化,似乎已被忙碌、繁琐、压力“驯化”成了一台机器。当面对生龙活虎的学生时,总以自己“模式化”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急切地忙于处理,却缺少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问题也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这样,教师又只能忙于应付,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漩涡。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常带有探究的愿望,逐渐养成探究的习惯,以科学精神来面对问题,加强研究,才能把问题处理得更好,也才能让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我们老师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只是想到了批评,然后来一句下次不允许再这样了。而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我们也许从没有去想过,也没有去研究过。是没有研究的工夫和精力吗?不是。是没有研究的习惯。我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多么深刻精辟的语言呀。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不正是如此吗?总是一听到调皮的学生又惹事了,就先火了,不问为什么就先批评。然后就不管不问了。
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智慧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学理念,学技术,学习育人的艺术,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的路上,我们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