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们天天手握教材,自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讲课,教材似乎烂熟于心。然而,扪心自问:“教材,我们都读懂了吗?”
【案例】五(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评课过程中,三位老师关于“行”与“列”完全不同的教材处理,引发了大家的争议。
A 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我在备课中出现了困惑,问了几个同事,大家意见不一,今天上课时,我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究竟应该怎么规定“行”与“列”,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B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C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我还纳闷怎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室里,她所在的行与列发生了变化。以为‘行’与‘列’具有可变性呢。”
【思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这一特点的时空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教材属于自然生态因子之一。评课中出现的争议源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B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真正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传授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0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