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的由来
“生态课堂”的由来,最初是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思想精华、孟子中《孟母三迁》典故以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的启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诱思探究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尊重和彰显,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进行,当今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教育中功利色彩和社会中人心的浮躁的现象。为此,教育工作者们加强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在培养学生知识、力求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强调了学生生命的教育,更进一步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地位。“生态课堂”的理念随之诞生。
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特征是课堂能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 “好动”、“娱乐” 、“好胜”、“成功”、 “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应情感,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