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主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一、创设情境,增强参与意识;二、突出过程,引导参与活动;三、强化手段,丰富参与形式;四、遵循规律,留足参与时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要使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将来成为未来世界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结构结合起来,巧妙、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增强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我以疑激欲,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在学生认为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必须要通过计算得出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不通过计算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在学生揣测不定时,我让学生任意出分数考我。为了验证我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请两个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计算告诉全班同学老师回答的是否正确,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暗暗佩服也好奇老师怎么这么有本事,于是自然而然萌发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突出过程,引导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过程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过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学会到会学。
在引导学生探索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这样设计课堂提问:指着黑板上的六个分数问:“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规律是在分数的分母中,还是在分子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问:“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分母决定的,说说看你们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提示学生将六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问:“左边三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中含有哪些质因数?有几种情况?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继续问:“为什么一个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呢?”鼓励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接着问:“观察右边三个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它们含有哪些质因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出分数考学生,故意安排 , 和 这三个分数,当学生发现 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故作惊奇问:“奇怪了,为什么分母同样是28, 和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 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我们刚才概括的规律错了吗?”学生的认知激起了新的冲突,富有思考性且很有趣的问题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了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规律本身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和分析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手段,丰富参与形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事物,去获取知识。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层次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在主动思维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判断事先写在小卡片上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开始是个别举手回答,接着改成同桌抢答,最后又进行集体性手势回答。学生情绪高涨,多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探索规律,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四、遵循规律,留足参与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但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的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时间和思考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凡是学生自己会学,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标准》
《小学教师培训》
《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