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先试”,对于没有教过的习题能够大胆地去尝试,通过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通过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从小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物,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大大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进而达到尝试的成功。
一、激发学生的试“欲”
尝试教法的重心是学生的“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索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掌握的旧知识去试着攻克“难关”;那么,教师在设计尝试题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也要有一定坡度,既要学生通过自学能上坡,又要能发现新的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动用自身的语言、表情激起学生攻克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我在给四年级学生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一开始就对学生说:“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非常聪明,所以带来了一道难题,这是五年级数学课本中的一道题,不过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也会做。你们敢不敢试一试?”学生高声回答:“敢”。一个个兴致很高,急着让老师出示题目,而我出示尝试之前,先让学生练习了这样一道准备题:“果园里用卡车运苹果,3辆卡车运180筐。照这样计算,现在有5辆卡车在运”改为“现在增加2辆卡车”这样,学生很容易通过准备题,引申一步思维,自己正确地解答出了三步应用题,尝试完全成功。
二、引导学生试“思”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尝试新知识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说算理,找找规律,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计算题时,要让学生讨论总结计算的方法或法则;在教学25×16时,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引导学生想这道题目除了用竖式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简便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说:“想”。好,现在老师告诉你们,“25”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与25相乘的积是100,你们猜猜看是谁,哪个学生先猜中了,我就奖给他一面小红旗,奖小红旗的目的是不让学生忘记25的好朋友——4,为什么要奖小红旗呢?因为每个学生都知道,4象小旗。同时还告诉学生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不能把它们分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那么现在这道题目里有没有4?学生回答:“没有”,就引起学生的思考,反映快的学生马上就知道,可以把16看成是4和4相乘的积,这样学生很快就说出25×16=4000,在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这样弥补了学生只会做不会讲的缺漏,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教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这样一道准备题:粮店运来面粉240袋,大米310袋,运来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袋?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我把第二个条件改为“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70袋”,再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最后我把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板书在黑板上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不用老师讲,他们也能独立解答了。
三、培养学试“能”
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关键就应该在于放手让学生“试”,把他们推向新的高度。在数学教学中,每次课后我都会留几道思考题,并且说明可以用各种解法。学生思考后,下堂课进行讨论把各人的想法都讲一讲,不仅使学生学会思考发问,也使班里形成了一种勤思考,爱提问的好风气,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形成一种融洽的班集体学习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