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教研>>小学数学教研组>>论文交流
关注课堂差错——一种亟待资源化的资源
发布时间:2006-09-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贤

[内容摘要]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习现象,而且这些差错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及时生成的、真实的教学资源,但这种宝贵的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被忽视。本文从“课堂差错要实现资源化,首先要求大家形成正确的差错观”“课堂差错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价值”“差错资源化应把握的几个原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以此文引起大家对这种教学资源的关注,为实现课堂差错的资源化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课堂差错  资源化  差错观  宝贵  原则

[正文]

课堂差错,指互动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等。课堂差错资源化,就是把课堂差错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在课堂中,如果能对学生的差错做出恰当的反应,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愫。下面,我就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课堂差错资源化的初步认识。

一、课堂差错要实现资源化,首先要求大家形成正确的差错观。

1、面对学生出错,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差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获得得真理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尝试、探究必然生成更多的差错。其次,差错是学生的准经验,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学习差错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后继教学,甚至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充分利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和交往的乐趣。我们对差错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差错。有的教师甚至说到:“我期待着学生课堂上的差错,就象西班牙的斗牛等着红布,我觉得那样才兴奋,才有挑战,才是拷问和提升自己功力的时候,才是帮助学生发展的时候。”

2、教师要帮学生形成正确的差错观

学生出错,教师不应为他们辩解,而应指出来,请学生来解读,再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差错,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满足学生的虚荣(真正的自尊来自成功),而是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过,从来没有全盘的错,教师要做的是“吹尽狂沙始见金”。

教师要帮学生形成正确的差错观。首先,给他们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自古谁无错”,其次,引导学生看到差错的价值。第三,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吃一堑,长一智”,不犯同样的差错。第四,在差错面前人人平等,但面对一个新班级,宜先展示分析优秀学生的差错。

二、课堂差错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价值

1、利用错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中“画圆”一环节,她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然后,老师选择几幅典型的作品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1)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的;(2)把“圆”画成鸡蛋状的;(3)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的等。)学生看了这些作品,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老师没有怪罪这些学生,而是微笑着让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甲生: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画出的不像圆;乙生:画圆时,半径发生了变化,也画不出规范的圆;丙生: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错误的原因一个一个都被学生很快找出,老师马上追问: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一会就总结并概括出画圆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示范,并再次让学生画圆,结果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这位老师不是像一般上观摩课的教师那样回避或遮掩,而是关注并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并且没早早地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是提供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各抒己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因材施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是绿色的,共生的,是我向往的课堂。

2、巧用错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问题锁定的框框,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果园种植梨树240棵,比桃对多 ,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一些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很快列出了“简便”算式:240× ;另外一些学生列出了算式:240-240÷(1+ ),对此,我没有评价哪种方法对或错,而是让学生各自说明列式的理由。等学生讲完,我让他们动笔算一算,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经过计算,学生意识到“简便”算法是错误的,因为单位“1”的量发生变化了,梨树比桃树多 ,不等于桃树比梨树少 。在此基础上,我问:“要使240× 正确,题目中的条件该怎么改?”学生经过分析,将“梨树比桃树多 ,”改成“桃树比梨树少 ,”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差错资源化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差错资源化需要实现“质的转换过程”,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差错资源不应着眼于对还是错,而应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无价值,价值大还是小,是现时价值还是长远价值,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如果课堂上生成了非常有价值的差错资源,我们甚至可以放下原有的预设。

2、自主性原则

有人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看法代替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而要提供机会让出错者在教师或同伴的暗示下,发现、纠正错误,完成对学生内容和过程的自我反思。如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一道题:“已知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说:“20分钟。”我不予否定或肯定,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拿木条折,有的用粉笔折,有的画图分析,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最后掌握了解答的方法。

3、有效性原则

“一道数学题学生做错了,老师讲了三遍,学生还是做不对,谁笨?”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教师专业功力不深。因为明白的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教师只有明白了学生的困惑,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如24×3=92,学生可能是怎么想的呢?可能是3×4=122+1=33×3=9,所以等于92;也可能是3×4=122×4=88+1=9,所以等于92;还可能是把34交换了位置,于是23×4=92。学生出错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粗心,而应深入分析原因,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激励性原则

学生的思维成果,正确的,可能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因此,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用“阳光心态”来关照学生的差错,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当出错的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思维过程后,我不忘微笑的肯定地对学生点下头,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虽然……”“虽然你没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但你的思考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很有价值。这样,出错的学生得到了尊重,能体面地坐下,而且还能信心百倍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5、错者优先原则

当某个学生回答出现差错,我们很多教师经常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答对的同学说明思考过程,最后询问答错的学生:“明白了吗?”这样,出错学生的思维过程就难以呈现出来,没有发挥课堂资源的价值。出错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照,因此,课堂上应优先让出错者陈述思路,并做改进,他们“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歌德)。

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为防错、纠错费尽心机。防微杜渐、亡羊补牢的做法也算不上十分明智,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给学生出错的时空,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使得学生最终能“拔开云雾见明月”,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具生机和灵性。

 

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教学〉〉2003.6

          2、《中小学数学》   2005.1-2

          320051110网络交流活动资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