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一书精选了孔子《庭训》、孟轲母《母训》、朱熹《与长子受之》、《曾国藩家训》等100多篇具有现代教育价值的家训,体现了100多位有成就的家长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我从书中摘选了《颜氏家训》第二篇《教子篇》中的三段内容,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怎样做好家庭教育,以及作为老师如何做好学校教育。
1、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要抓住教育的良机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很重视早期教育,主张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孩子在小时候的可塑性很强,是教育的良好时机。现在很多父母,孩子小的时候万般宠爱,没有给孩子立规矩,以至于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所以说,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容易,越晚越被动。一旦形成了坏习惯,成年之后便很难改变。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还是很有道理的。
2、严慈相济,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
在教育子女上,家长要慈与严结合,不能溺爱。家长对子女的爱应是内在的,外在的定规矩、勤督训很有必要,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一味地溺爱,让孩子没有规矩,没有应有的约束,也有的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一点挫折。与此对比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宽严相济,爱教结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对孩子要“均爱”,不能顾此失彼
家庭教育一定要遵循均爱的原则。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不能因子女长相、智愚、性格等的不同而有所偏爱,用宽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应该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特别是现在开启二胎家庭模式,我们发现一些家庭的老大很有失落感,家长的厚此薄彼让敏感的孩子内心受到创伤,脸上失去阳光的笑容。这样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太偏宠其中一个孩子,必定会给两个孩子都带来害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目前,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希望今天重温这本《中国人的家教智慧》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发。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