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师者
郑陆中心小学 张丽花
《师说》中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夫子就是一位好教师的代表。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其中贤人七十有二。我就结合孔子的几句名言,谈谈我心中的好教师的素养。
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与学生们相遇是一种缘分,面对他们一个小小的过失,好教师常常回以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已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我们教育事业的基石,化解各方面矛盾的良药,是搞好和谐班集体的法宝。
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好教师应当勤于学习他人优点,善于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此话意为达到圣人的状态我是做不到的,我只是学习而不知道满足,教育人而不会倦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成语也出自此处。谦虚对待教师这份事业,是好教师惯有的态度。
其实,除了教师的素养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位好老师。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好教师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会经常通过谈话、观察、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从中进行分类、归纳。除年龄、出身等方面差异外,尚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有统一的要求,但不采取一刀切,主张“君子不器”。德才兼备的人要不拘一格,多方面发展,不要象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挖掘学生潜力的最好方式。
二、启发式教育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集高素养与好技术于一身,就是我心中好教师的形象。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