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天遂人愿,梦想成真、寒来暑往,授业解惑,我深深感受到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使命,还有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像歌里所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厚积薄发、激活灵性、以爱育爱、达德成才”——在“爱的教育”理念下,我借助美妙的音符书写“师德”,表达“真爱”,滋润“灵魂”!
一次音乐课,像往常一样孩子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欢快地走进教室,我和孩子们相互用歌声问候,接着,我说:“同学们,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现在,我请到谁,谁就上来为我们演唱一首歌曲好吗?“好!”孩子们在我的邀请下一个一个地上来演唱,表现都很不错。“小鲁!”我继续邀请,“请小鲁同学为我们演唱!”教室里顿时沉默,我用眼睛扫去,只见一个皮肤黑黑的小男孩满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肯上来。“老师,他不会说话。”一个小女孩打破了沉默。“老师,他是哑巴!”另一个孩子嚷道。“不是的,他不是哑巴,他会说话。”“……”孩子们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地争了起来,整个教室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我好不容易让大家平静了下来说:“今天我们就演唱到这儿,现在开始学新课。”
下课了,我找到小鲁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是新转来的,刚来到新环境,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不光是音乐课,其它课也一样。“不过,他学习成绩不错,挺聪明的。”班主任最后补充说,听了这番话,音乐课不开口唱歌怎么行,得想法子让他开口!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注意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的确聪明,有一次,我故意在课堂上强调说:“谁会不会唱这首歌,我只要看他的口型就知道。”这时,你会发现他的口型和大家一样,一点儿也没错。又有一次,做拍节奏接龙的游戏,我请他们组来做,轮到他做时,我真有点担心,可是没想到他拍得很好,于是,我特意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我想,多给他点自信,他也许会开口的。从此,只要有能让他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我都会尽量请他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比如,为一段旋律加上拍号和划小节线的演板练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的练习等等,他的表现都还不错,我每次都会很热情地鼓励他,并让全班同学配合,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学期快结束时,我给他们开一个小小音乐会,让孩子们在这个音乐会的小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也是我对他们一学期来音乐学习的一次考察。这回的小鲁会给我一个怎样的答案呢?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不知这段时间的努力是否有效。他们班的“小小音乐会”开始了,要不要请他上呢?我还在犹豫,这时,有个小女孩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地走到我身旁说:“老师,他开口唱歌了,我听见的。”是吗?!我惊喜的眼光投向了他,只见他非常自信地看着我,于是,我大声说:“下面请小鲁同学为大家演唱。”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来说:“我为大家演唱的歌曲是《法国号》。”随着我的钢琴伴奏声,他亮起了歌喉,讲台下一片寂静,同学们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歌声一停,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也和他们一样激动地为他鼓起掌来。
拂去学生心头的阴霾,以尊重培育尊重,是音乐的效能,不也是音乐教师的职业操守所在吗?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它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我知道,我是一滴弱小的露珠,不能掀起推波助澜的浪涛,但可以润泽几株渴望成长的禾苗。
我知道,我的才智无法准确地诠释“师德”的圣洁和崇高,但可以从孩子的眼神里,评价自己行为的高尚或渺小。
孩子是美丽的,音乐是美妙的,我的职业是崇高的!愿我的爱伴着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自在遨游!通红,低着头不肯上来。“老师,他不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