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家长、媒体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甚至达到了苛求的地步。然而,为人师者,尽管心底坦荡,但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很多时候也在无奈地抉择着。然而,师德要求无止境。
韦忠良,作为一个大学普通的教授,匆匆走完了他55岁的人生,却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除了基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研究,实地考查和项目开发。为了工作,他始终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阵地,坚强地站在克拉玛依,“患病治疗期间,身体稍微好一点,就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去实验室转悠……”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怎么不令人赞叹?
教师这份职业,一直被人称为“凭良心的工作”。是啊,为人师者,该以怎样的面貌示人,该以怎样的状态站立在讲台?我们始终战战兢兢,始终敬畏着这样一个职业!
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是很遥远的高尚,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食人间烟火着难以企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全社会的高期盼,面对家长们的高期待,我们丝毫不敢怠慢。我们必须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有时为了给学习困难的孩子补课,放弃了休息时间,遇到一些不理解家长的责怪,真的非常郁闷!然而,第二天,我们仍然会善待这样的孩子,仍然不曾放弃,仍然时刻关注着他们!这就是教师,一个其他行业人士难以理解的职业操守!
外出办公,偶尔见到某些公务人员工作中的那份悠闲,好生羡慕!但是,如果真的让我们去做,也许也未必适应得了。因为多年的忙碌和操劳,正如一辆运动的车子,马上刹车是很危险的。韦忠良老师更是如此,多年的工作习惯,让他把自己的幸福都建立在学习和工作上,完全忘记了自己健康。同时,也让我感到悲哀,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英雄老师好好地工作?为什么要让我们的英雄过早地离开深爱的事业?
生命有限,如何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华彩?到底是工作第一,健康第二?还是健康第一,工作第二?健康着才能更好地工作,玩命地工作必定影响健康,这似乎成了辩证法。
心底无私天地宽。热心面对社会,真心对待工作,关心每个孩子,让爱心接力传递,世界必将更加美好!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