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大讨论反思整改
陆筱雷
爱与责任的严格要求学生与体罚学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严格要求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智力等因素的原因,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死板教条,应该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坚决杜绝体罚学生现象的产生。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怎样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必将被社会淘汰,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此外,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价值观:学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而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和回应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作为老师,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新法规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