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全部
郑陆中心小学 高小云
每一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一切,都希望获得幸福。罗莎·卢森堡说:“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当你能够感觉你愿意感觉的东西,能够说出你所感觉到的东西的时候,这就是幸福已经到来。
在学校里,当教师用自己的人格素质去影响学生,把自身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变成学生的一种内在素质后,就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创造、享用幸福的能力,让他们最终成为自身幸福的设计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观教育是向学生传达人生意义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联系教育与生活的纽带。
案例一:
我的班里有一个男孩非常特别,学习没有兴趣,不认真踏实,但在冬季长跑比赛中,我和同学们为他加油鼓劲,比赛结束后同学马上送水给他,并搀护他回到休息室。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想到他在接下来的跳绳踢毽比赛中也表现不错,用实际行动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我班新转来了一个外地女孩,几天下来我感到这女孩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于是就开始纠正她的不良习惯。她的家长对我说,对她女儿不能批评,必须表扬,否则她不能接受。我平静地对他说:“掌声只能给付出努力的人,如果对任何行为都一律表扬,那么表扬就会失去作用。”经过沟通,家长很快理解了我的做法。如今那女孩的习惯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了,像变了个人似的。
罗素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尊心就难有真正的幸福。” 自尊是美德之母,是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自尊中蕴含着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但是自尊心有两面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正常的自尊心,就要做到既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让自尊心无限鼓胀。在任何场合都要非常平等地对待学生,脑海中不应该有差生、优等生之分,只能有进步学生与退步学生的区别。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看在眼中,以敏感、细致、尊重之心关注他们时时刻刻的进步与退步,随时随地给出评价。事实上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并不是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就看如何适当运用。在培养学生自尊的同时我为学生制定了他们的行为准则,那就是“你有权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不能妨碍他人的权利。”
案例二:
一次,我看到班中的几个女孩子在用玻璃丝带编结各种饰品,精巧的花纹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忍不住走过去赞叹到:“你们的手怎么这么巧,老师都不会编。”没想到几天后一个不声不响的小女孩送给我一个紫色的手环,我拿在手里由衷地说:“真是太漂亮了。”就试着戴在手腕上。以后的日子里她看到我的时候,眼睛里就会闪现出幸福、自豪的目光。我知道在把手环戴上老师手腕的一刹那,她感到老师接受的是她的心,而我也同样被这个善于表达爱的女孩所感动,幸福产生在老师与学生爱的互动中。
我记得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像夕阳——人人都可以看见,但多数人的眼睛却望向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机会。”要教会学生看到幸福,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敏感而善于表达的人,以自己的敏感之心感受,再用自己的感受传达幸福。
现在的学生情感自制能力较差,在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后,往往表现出破口大骂、怒目而视等行为。对于这样的学生,仅仅靠谈话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引导他从作业中抬起头来看看周围的世界多么美好,要让他离开书桌多与同学交往,要使他明白分数不是生活的全部。也许在经济条件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中,要这样做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到有了足够的生活保证后,人才会更加追求幸福的感觉,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做。
案例三:
一天早晨,我到班里拿本子时,发现少了一本。没交本子的是平时表现一直很好的小冯,她告诉我本子肯定交了。几番查找无果,我想可能刚是我搞错了吧。这时一个小女孩来告诉我,小冯的本子在她自己书包中找到了,我松了一口气,随后问了一下小女孩前因后果。我抓住此次机会,在课堂上我表扬了那位来告诉我的小女孩,因为她知道老师很着急,所以马上跑来告诉老师,我让孩子们想想:这件事应该是谁来做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对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与老师、同学、他人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人际关系也是他们以后踏入社会并获得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要教会孩子们与人沟通
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教师以充满想象的方式表达富有意义的人生理念。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快乐,拥有幸福——这就是我教育的全部。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