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爱的人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的确,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作为教师,我的职业理念是:以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
2010.5月再次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接手了一群稚嫩的小朋友,这是工作以来第一次任教三年级,年对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顿觉得手足无措,当年的声色严厉在这群可爱的小朋友面前明显是行不通的。自知只有耐心加爱心才能将接下来的相处成为“相恋”。
相处没几周我就发现了金同学的“闹心”。要不是作业没做完就是默写的不及格,偶尔还会来个“装沉闷”。在几次耐心交谈和声嘶力吼后,发现金同学是软硬不吃,不是会用那巴眨巴眨的眼神冷静淡定地审视你的脸红脖子粗,彼时的我无比苦恼:孩子,我该如何与你和谐共处?与同事的沟通交往中了解到这孩子不是不懂老师的意思,也不是智商问题,我找到了症结:这孩子家里缺乏关心,自身也没上进心。随着不断的相处,我发现我一点都不讨厌这个孩子,我逐渐发现他的冷漠与懒惰源于缺乏家庭的关心和交流。我深知我的渺小,我也许能陪伴孩子几年,但我却并不能改变家长的价值观和家庭环境,他爸爸不会因为我的几次“告状“就每天安心呆在家陪孩子做作业;他妈妈也不会因为与我几次交流就学会与孩子交流情感。我深感唯一能改变的只有孩子自身,即便不指望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态度,但我仍希望孩子能在与我相处的几年中有所变化,希望我们相处的岁月轻松和睦。
相处第一阶段,我感觉我需要调整好心态,主题:等待!我发现他每天拖拉的作业不止我的英语,几乎所有学科他都会拖欠作业,所以放学时要追赶他的英语作业,必须等待。几次放学后面对我的邀请,加“死缠烂打“的陪伴,他百般无奈的将几乎惨不忍睹的默写,以逐个单词逐个单词的形式订正给了我,过程中我不发表任何谴责与教育,每次末了,我都会愉悦地说一句”好了,回家时间到喽!“,附加一个浅浅的微笑。他安静地记完作业整理好东西,无声的跟在我身后走出教室。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学期。
相处第二阶段,主题:改变!半个学期的默默坚持,孩子的默写本几乎也能全部订正好了交我,尽管他还是那么地不乐意,那么的冷漠,对于他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抱希望,不是不及格就是刚好及格。我不断暗示自己,能把默写本交给我,这也是一点点改变了,顿时觉得心里还是充满了喜悦。
相处第三阶段,主题:浅笑!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一直都明白我不可能彻底改变金同学的性格与学习态度,但我内心一直有那么一个信念:他定会有所改变,我们定能越处越好!升入四年级后,似乎我的陪伴他已习以为常,显得那么地淡定,他也已经有了必须把作业和默写本交给我的意识。偶尔有不会读的单词,他还能主动来向我请教。尽管最可恨的仍是他回家坚持不读英语,那默写本仍是隔三差五的不及格。但看着他主动改默写本的憨厚样子,我还是忍不住自顾自浅浅的笑了起来!
相处第四阶段,主题:欣喜!厚积而薄发。四年级一年的坚持与付出,五年级的时候,孩子的默写不时会出现八九十分的成绩了,更可喜的是我上课时的提问,孩子居然能煞有见识的给出他的答案,不经感叹:多有想法的孩子!
虽然孩子的很多缺点都未能彻底改正,但这一过程我看到他的进步,我愿意给他时间,我愿意时刻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我愿意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