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周 刚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尝试估计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学校准备添置一些新课桌,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二(1)班的小明用手量,大约8拃长,小亮用新铅笔量,大约有5枝铅笔长。你们的桌上也有一些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
2. 交流测量的结果。
3. 提问:差不多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呢?
指出:因为量的物品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量长度的时候,我们要有统一的标准。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工具?尺是我们量长度的工具。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1. 认识直尺
(1)2人合作,观察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并互相说一说。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①尺上有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每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形成了一大格。
②尺上有数。尺子上的数有多有少,但不管多少一般都是从“0”开始。
③每条长刻度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对着几,就叫它刻度几。
2. 认识1厘米
(1)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
指出: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2)相互交流: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
指出: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
(3)各种感官感受
(4)在材料袋中、在身边找一找大约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作单位。
3. 认识几厘米
(1)在直尺上找一找
交流:怎么找出是
(2)小结:几个
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
1. 测量物体长度
(1)判断:哪一种用直尺量铅笔刀的图是正确的?
(2)P51“量一量”填空后交流。
(3)你能自己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吗?“想想做做”第1、2题。
比一比:这两条线段哪一条比较长,长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直接量两条线段相差的部分)
2.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学会了量长度,尝试画一条
(2)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 认识大约几厘米。
(1)仔细观察第3题,尝试填空后交流:蓝色小棒比
(2)小结: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会遇到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这时要看它接近几厘米,就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3)测量你的橡皮或铅笔,用大约几厘米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实践练习:测量自己的手掌的宽度和食指的长度并填空。
4. 尝试估测。
(1)估一估:你知道老师手掌的宽度和食指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吗?
指出: 可以用已知的长度来帮助估计。
(2)先估后量:巧用手掌、食指等身体上的尺,完成第5题。
四、总结回顾,拓展深化。
1.总结:今天你学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2.如果尺子断了,怎么量呢?
3.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你知道错在哪里吗?
4.课后请你估一估,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
量长度:尺 刻度0、1、2、3……
1大格 1厘米
2大格 2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量一量 放平,一端对齐刻度0,看另一端对齐刻度几。
画一画 刻度0——刻度几
估一估 大约 手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