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1-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林武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沈林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第8990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是把一些球分装在两种不同盒子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倍数关系,而是用相差关系,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感受替换策略的有效性,发展分析、综合推理能力。能把复杂问题转换为简单问题正确进行解答,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认知冲突。

1、  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现在,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种水果,看一看苹果和梨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图1

1

1:一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两个梨的质量。

2:一个梨的质量是一个苹果质量的二分之一。

师:不错,我们把苹果和梨之间这样的质量关系称之为倍数关系。(板书:倍数关系)现在咱们再添加一个信息(课件出示图2),现在你能求出一个苹果和一个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3:我把一个苹果换成两个梨,这样4个梨的总质量是400克,就可以求出一个梨的质量了,再用梨的质量乘2就得到苹果的质量了。(板书:换)

4:还可以把两个梨换成一个苹果,这样2个苹果的总质量是400克,就可以求出一个苹果的质量,再用苹果的质量除以2就得到一个梨的质量了。

解答完水果质量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饮料容量问题。

2、口答算式和结果。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大的大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小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设计说明:“求出一个苹果和一个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看似不经意的铺垫,其作用可以以旧引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新的策略,为替换策略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接着,出示例题,学生们较容易地用替换的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吧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出图

720毫升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

★审题后,思考:你能解决吗?为什么?

师:怎么办?(补充条件)。

学生添加条件可能:小杯是大杯之间的倍数关系,大杯比小杯之间的差数关系。

二、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策略。

探索实践,提高认识。

(一)过渡到例1

1添。师:那我们就选择小杯是大杯的几分之几来看看。

根据图你来估计一下,小杯大约是大杯的几分之几?(呈现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2、出示完整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3换。你是怎样理解的“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 3倍)

师:“现在小杯和大杯之间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你想利用这个关系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换?(大换小或小换大)大家在练习纸上用自己的方法画一画,试一试怎么换,然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4。学生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5展思。(实物台展示)生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画图的、符号的、字母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换?

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替换?

两种思路:想:把它们都看成(    )杯,可以把(    )(    )杯替换成(   )(   )杯。那么,720毫升相当 (   )(   )杯容量。

相应板书:61=720ML     61=720ML

          63=720ML     21=720ML

学生回答中穿插提问:为什么要把1大杯换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换成1大杯?〔感受替换的依据〕

设计说明:不出示教具,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关系式。这样以后在做类似题目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用写简单关系式的方法来帮助思维,提高正确率。我一直都是让学生这样书写的,因为教材这一个单元旨在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能够弄明白,至于书写则不必拘泥。

哦!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板书:两种不同量——同一种量)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运用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板书:替

6、既然已经换好了,那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会解答了吧!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两生板演)  板书:

61=720ML                   61=720ML

63=720ML                   21=720ML

  720÷(63                  720÷(6÷31

720÷9                       720÷3

80ml小杯容量           240…大杯容量

80×3240ml)…大杯容量     240÷3 80ml)…小杯容量

7检验。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课件展示一下)

设计说明:得到答案后,当然要检验,这是一个学习习惯!“用替换解决实际问题”这堂课的重点是策略的形成、掌握,检验是一个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小细节,不宜过分铺开,不必化过长的时间。

8、回顾反思

相互说一说: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我们又是怎样来替换的?替换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在解决这一过程中,原来是有大杯和小杯两种不同的量,用替换的策略简化成

了都是小杯这同一种量,而且总量也告诉我们这样要求小杯的容量就方便了;同样用替换的方法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使题目中只出现了大杯这同一种量,要求大杯的容量也方便了。

小结:刚才我们使用了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清思路。替换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基础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由于书上是静态的替换图,这部分学生靠自己读书、思考、与人交流还不能完全理解图意,解决问题。因此,在汇报展示时我让学生到实物展示台摆出替换的过程,想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对替换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楚地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闯关解题,凸显替换价值

同学们利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下面通过闯关练习来检验,同时在练习中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进入第一关:我替换,选简捷    感受择优,体现替换策略。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4。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思考填空不计算)

能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吗?

想:把它们都看成(      )杯,可以把(      ) (       )  杯替换成(       )(        )杯。那么,720毫升相当 (        )(        )杯容量。

2

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口答思路并列式解答)

想:把它们都看成(          )笔,可以把(        )(        ) 笔换成(     )(     )笔。那么10.8元相当于买了

                (        )(     )笔。

将钢笔替换成铅笔我们解答已算出结果,那如果将铅笔替换成钢笔,会出现什么,所以我们在替换时也要选择简捷一些的方法。

设计说明:同样使用替换,也要选择简简捷一些的方法,感受择优思想。

表现不错哦!继续加油。

再闯第二关:我替换,找异      迁移延伸,应用替换策略。) 

练一练   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1、你觉得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生:不能,因为已知的是: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

生:能。学生说不出理由。

生:我们认为不好替换。因为不是正好装720毫升果汁。

生:我们认为似乎可以替换,就是替换之后有可能720毫升果汁装不下。

生:我们也认为可以替换,不过替换之后也有可能不止装720毫升果汁。

教师启发学生:是啊!表面上看好像不好替换,但是如果把替换的结果一同考虑,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呢。(特别要注意:替换时,球的总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师:“这题与例1在条件上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关系不同,板书:倍数关系  相差关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画图尝试解答。

    同学们,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图试一试,看能否解决问题?如果感到实在有困难的,可以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锦囊,根据导学提示画图解答。

导学提示:

1如果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球的总个数比原来(  )(填“多”

或“少”)(    )。(在图上画出这一替换过程)

2如果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球的总个数比原来(  )(填“多”

或“少”)(    )。(在图上画出这一替换过程)

选择其中一种画图,然后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这里果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锦囊妙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又可解学生燃眉之急,在“导学提示”的帮助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3、大家交流

想:如果把(  )(  )盒换成(  )(  )盒,装球的总个数比原来(  )(填“多”或“少”)(    )个,现在一共装(     )个球。

4、回顾提升。

谈话:这个题目与刚才的例题都应用了什么策略?在替换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替换的依据不同。例题中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现在的题中,两个数量是相差关系。

例题是倍数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数量变了但总量不变。(板书)

这道题是相差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所以数量不变但总量变了。(板书)

比较:“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使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异同点。

板书:倍数关系    数量变了   总量不变     

      相差关系    数量不变   总量变了     

设计说明:这例题和练一练的教学,我紧紧抓住三次对比,让学生重点明确:第一次,例1小杯与大杯间是倍数关系,总量不变,数量变了。第二次,练一练小盒与大盒间是相差关系,总量变了,数量不变。第三次,例1和练一练对比,使用的策略没变,事物之间的关系变了。通过对比,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明确在运用策略过程需要注意什么。我想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现进入第三关:替换,原来就在身边  知识联系,再现替换价值。)

旧题再现

同学们,其实我们原来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些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的,如教材第4页的例2: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

能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吗?题目中说水面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怎么替换呢?

生活中的替换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替换,请看……

1、物品换购

商场活动期间,购买新彩电,每台旧彩电可抵价300元。

2、零钱换整

攒足了一些零钱可以换整钱。

3、空瓶回收

回收一箱空的雪花啤酒瓶,可换回三瓶雪花啤酒。

其它替换

1、曹冲称象

2、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如果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说明:在全课总结时,我通过旧题再现,播放生活中的替换现象,让学生说说,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

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一路过关斩将,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替换我们把两个未知量转换成了一个未知量,使一道复杂的题转变成了一道简单的题,从而轻松解决。希望这样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四、课堂作业,检测替换能力

五、课后拓展,提升替换策略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都倒满, “每只大杯容量比小杯的2倍还多80毫升”每只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 “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资料链接]

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中,聪明的劳动人民就发现了蕴含替换策略的生活现象,并把这一现象编成了数学名题:数学经典名题——清代康熙年间(1674)编辑的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的一题“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附板书:

替换

两种不同量          同一种量         

倍数关系  大换小:   61=720ML

63=720ML            

                 720÷(63           

720÷9                

80ml小杯容量      

80÷3240ml)…大杯容量 

小换大:   61=720ML

21=720ML

720÷(6÷31

         720÷3

240…大杯容量

240×13 80ml)…小杯容量

检验:80×6+240=720ML

                240÷80=3

 

数量变了    总量不变     

相差关系           数量不变    总量变了     

 

 

【作者资料】沈林武,男,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郑陆中心小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邮    编】213111     

【联系电话】0519——88738766

电子信箱linwu08@{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