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陆建英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5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3页“想想做做”有关题目。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在此之前,学生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要从相同的数位里加。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并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法。教材还特别注重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掌握算法的本质,形成计算技能。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打好基础,而且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口算。
2.让学生继续学习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呀!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苏醒的时节,春天也是学习的大好时光。看,有一群小鸟飞过来了。在这群小鸟中间,有一只小鸟非常爱学习,它听说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刚学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想来考考你们。算对了,小鸟可有大气球奖励哟!
出示:比比谁算得快?
80—30= 30+6= 52+40= 6+32= 62+7= 36+40=
70—30= 50+4= 52+4= 70+16= 54+2= 28+30=
提问:计算52+40和52+4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整十数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两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后面的复习题再现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过程,这是新旧知识的分化点。复习铺垫的口算题针对性很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小鸟说,一(3)班的小朋友真棒!但我还有题目要考你们。
1.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
(1)课件出示例题图:
谈话:春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可是个郊游踏青的好季节呢!瞧!小朋友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上车呢。
提问:除了这些,在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已经上车30人)
(2)(小鸟的问题来了)出示问题: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提出要求: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45-30)
追问:为什么用减法做?总数是多少?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 45-30等于多少呢,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拿出小棒来摆一摆,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算一算。
(4)班内交流
组织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演示。)
A:用小棒摆:先摆4捆和5根,再去掉30,就是拿走三捆,还剩1捆和5根,就是15。
追问:是从几十里面去掉30的?
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摆的过程。
B:用计数器拨:先拨好45,减去30就是从十位上拨去3个珠,十位上还剩1个珠,连同个位上的5个珠,就得15。
学生说一说
追问: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都是从几十里面去掉30?
启发引导:如果不摆小棒和计数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30=10, 10+5=15
再指名学生说(电脑演示),同桌互说。
【设计说明:这个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为了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操作和图形演示的方法,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谈话过渡: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讲清了其中的道理。瞧!小朋友们全都上了车,准备出发啦!
2.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谈话: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他发现同学们都上车后,不仅每人都有座位坐,而且车上还有3个空座位呢,他想考考大家:谁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同时板书:45-3
(2)启发引导:这一题结果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算一算,然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提问: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计算方法?(请两位学生说一说,先板书再电脑演示:5—3=2,40+2=42)
(4)小结计算过程并适当渗透环保教育。
【设计说明:有了上面45—30学习的经验,学习45—3时,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习的节奏加快,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
3.比较
启发:计算45-30 和45-3时,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请学生小组讨论
4.交流小结:
45-30 ,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算40-30=10,再算10+5=15,是十位变了,个位没变。45-3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5-3=2,再算40+2=42,是个位变了,十位没变。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5.比比谁最聪明:你能告诉大家我们今天学的什么内容吗?(出示课题)
谈话过渡: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正在野外郊游的小动物们也向你们请教来了。
三、分层练习,形成技能
1.提问:瞧!小鸟又来了,它问小朋友:“你们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吗?”
出示想想做做1
讲述要求:同桌合作,一组两题选择分工拨珠,边拨边说一说怎么拨和为什么这么拨,最后填出结果。
2.谈话提问:刚才小朋友们是通过拨计数器来计算的,可小鸟又说:“不能每次都带着计数器呀!这次你们不用计数器,能算出这些题吗?”
出示想想做做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对每组题分别进行比较,说出计算时的不同点。
3.请你当当小法官:
出示:68-5=18 76-40=72
谈话:这是小鸟做的两道计算题,小青蛙认为它算错了,可是又说不出它错在哪儿,所以争吵了起来,你能帮帮忙吗?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要相同数位才能相减。
4.谈话:终于来到了公园,(出示情景图)瞧!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公园的景色美吗?你会解决公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完成想想做做8
先指名说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式解答。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并让学生尝试口答。
【设计说明:巩固练习的设计针对性强,层次清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巩固应用中来。在练习中,通过强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解决公园里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思考性练习:想一想:下面每个( )里可以填什么数?
95-( )=55
39-10>( )
64-( )=84-( )
(这一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谈话:这堂课小朋友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啊!如果坚持这样做,肯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资料链接】数学故事:你知道这些规律吗
小芳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后,自己总结了一下规律,并写了顺口溜,你看,她说得对吗?
两位数减法真好算,就是先看减的谁;
两位数减去整十数,十位减来个位不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减来十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