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
1、提问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的?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图形朋友,你们看它是谁?(一个
如果老师想给这个圆柱形的水杯做一个布套套在上面,那是在求什么呢?(圆柱的表面积)
怎样知道需要多少布料呢?(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如果我想看看水杯能装多少水,那又是求什么呢?(水杯的容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
【教后反思】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打下伏笔。然后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通过对熟悉的水杯需要的布料就是求它的表面积,如果我想看看水杯能装多少水,那又是求什么呢?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从而求水的体积就是求水杯的容积,这样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这样的设计,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因子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联系本课的教学,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我想看看水杯能装多少水,那又是求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睁大了眼睛,思维得到了深化。问题解决了,于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又到不平衡,生态因子正在不断地被碰撞、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