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后反思
【案例回放】
……
谁能说说陆琦暄坐在哪里?杨晨婕呢?你能说的更清楚一些吗?
1、出示教室图片:师:王超逸在哪? 什么是列?
说明: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要从观察者(老师)的方向从左往右数。
看图问: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二列、第三列……呢?王超逸在哪一列?再指明几个学生说说分别在第几列。
我们教室里有几列?第一列在哪?(全班一列一列地站起来)站在老师的角度从左往右数,你在第几列?
师:什么是行?说明: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第一行在哪?(学生一行一行地站起来)
你能说说你在第几行?承丁在第几行?xx在第几行?
现在你能正确地说出王超逸的位置了吗?(板书:第4列第3行。)
……
教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本节课是要求学生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先从教室里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出发,找一找班里某个学生的位置,然后呈现一幅教室里座位的图画,让学生说说画面里的王超逸坐在哪里。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如王超逸坐在第4组第3个、王超逸坐在第3排第4个、王超逸坐在第3列第4个、王超逸坐在第4列第3行……由此自然而然引出“列”和“行”的知识。
接着教学“列”“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规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都是人们的约定。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尤其在讲述列的规定时,特意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述,应根据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从图中可以让学生直接以观察者的角度来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接着让学生回到实际生活场景找到第一列第一行,再一列一列、一行一行地站起,使他们能明确自己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是第几列第几行。如此几个反复后,不管是图画中,还是教室里,学生都能很快确定某个人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
都说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个列与行的教学片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回到图画中,再到实际生活中,又回到图画中,再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几个来回后,学生把书本上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理解得透彻清楚,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现课本与生活的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