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以学定教 循循善诱
发布时间:2012-02-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刚

一、复习导入有针对

新学期的第一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尽管在讲解、校对寒假作业时,也复习袋一些乘法口诀,但感觉还不够,因为只有再次熟练乘法口诀,才能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所以,课始让学生一起背诵一遍乘法口诀。

二、开门见山巧引导

原本备课教案上创设“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样一个情境,也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我仍然选择以最简洁的方式“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例题和空白表格。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摒弃无关信息,直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片段一:

师:想一想,你就觉得可以怎样分?

1:每人2枝。

师:可以吗?(可以)可以分给几人?

1:分给5人。

师:还可以怎样分?

2:每人4枝。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3:每人3枝。

4:还可以每人5枝。

之后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一起填写表格。

剖析思考:当学生答出“每人2枝、4枝、3枝、5枝”时,我没有按学生的回答从上到下地随手写,而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下。接着问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他们初步体验“有序填写”看得清楚,暗示学生要学会“有序思考”,教学中为自己的处理自鸣得意。

课后转念一想,这样就合理吗?如果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写下,然后再让他们看看、比比,在表格中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可能学生就会想到从2枝到5枝的“有序填写”,让学生多一份体验和思考,这样也许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也将更趋于生态。

片段二:完成板书表格后,让学生填写课本表格。

师:填写中,你们发现与黑板上刚才我们讨论的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每人6枝”。

师:是啊,你们知道这时候怎样分呢?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填一填。

(生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分的情况?

1:只能分给1人。

2:还剩4枝。

师:同意他俩的说法吗?

有些学生不知所措。老师和学生一起用学具分一分。

师:为什么不能分给2人?

2:因为只剩4枝了,而每人要分6枝,所以不能分了。

师:对呀!刚才每人分5枝时,正好分给2人,写在每人6枝了,就不够分给2人啦,只能分给1人。

剖析思考:其实,在分析教材备课时,我就考虑,课本上这种分法是否合理?10枝铅笔,之前知识的迁移,学生首先想到分给2人和5人,因为可以剩余,也自然会想到3人和4人,根本不太可能想到6人甚至7人等。巡视中,我发觉很多学生糊涂,为什么“每人分6枝呢”?竟然逼得他们无从下手。课本出现的这种分法,我觉得纯粹是编写者的一厢情愿,是成人思维,是为了纯数学的理解和思考,并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现状。所以,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和顺应他们的思维,试着分四种情况,但教材表格既然出现了第五种分法,那就让学生从纯数学的角度去操作、思考和解决,教师再适当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这就是数学!

片段三:

练习中出现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   )份,还剩(   )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对于“每3个一份”容易摆、填,但对“平均分2份”却不知如何操作,也反映出上学期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两种“平均分”掌握情况欠佳,于是重新在黑板上画出11个○,指名上前分一分,老师再次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平均分几份,并区分两者的不同。

剖析思考:从“平均分正好”到“平均分有时有剩余”,从知识的角度看是一个质变和飞跃,同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关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特别重要。

 

2012.2.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