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以及第一节练习课后安排的第二节练习课。在前二节课的新授与练习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掌握情况比较好,知道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底和高,也知道要除以2,但求三角形的面积,高和底必须是相对应的这一点理解不到位,在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掌握情况不理想,而且死板的硬套公式。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也不理想,没有利用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不同单位间的换算错误也较多,单位没有统一也不管。针对这些问题,在设计时我立足于实效,以练习为主,给学生提供了有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呈现的练习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灵活性,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多方位的锻炼,挖掘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三重练习:
1.通过基础练习, 复习单位间换算,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及时进行检测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及养成细心的习惯。
2.变式练习,让学生理清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的问题。
3.综合练习,重在提升
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上完这节课,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能够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本身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合作者,当你走进学生才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是那么可爱。
2、 给学生提供一个从事数学活动与思考的空间。课堂上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 注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善于应用一定的解题策略。
不足: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关注还不够。对课堂上的生成特别是学生的错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