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
出示例1:
学生齐读题目。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中的两个长方形
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呢?
生:放大后图片的长是
师:我们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对应边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对应边。)
师: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1: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原来的长方形长的2倍。
生2: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的比是2:1。
师: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宽又有什么关系呢?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交流总结,电脑出示:
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的比是2:1
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宽的比是2:1
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比相同,都是2:1 (板书2:1)
师:2:1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也可以请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
师引导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电脑)
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
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
生: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对应边的比是3:1,也可以说放大后的长方形每一条边都是原来的3倍。
按3:2的比放大呢?
师:观察2:1、3:1、3:2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比值都大于1.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吗?
……
【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始,我先让学生复习热热身,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图形平移和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然后出示学生义卖活动时的三张照片,通过比较,当照片变大时,形状不变,我们在数学上就称之为放大,从而引入课题。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教学例题时,让学生比较放大前后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把图形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按2;1的比放大两幅图的宽有什么关系,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接着追问学生,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
按3:2的比放大呢?学生比较2:1、3:1、3:2的比值,发现图形的放大的特点是比值必须大于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数据,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的放大,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使其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