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搭配的规律》观摩过几次,也教过两次,学生学得积极,效果也不错,一般都能尽快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今第三次执教该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适度节省探究规律的时间,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注重规律的归纳和运用,让学生在辨析中加强此类搭配规律的理解,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
【片段一】
师:通过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方式的研究,你们能看出点心种数、饮料种数和搭配种数有联系吗?
生齐:有!
师:好,我们再来看几道习题,请看大屏幕——
(分布呈现表格)饮料5种,点心6种,搭配方案有多少种?
早餐饮料/种 |
早餐点心/种 |
搭配方案/种 |
5 |
6 |
|
4 |
a |
|
m |
n |
|
生3:30种。
师:怎么想的?
生3:5乘6。
师:饮料4种,点心a种,一共多少种搭配?
(学生愣了一下)
师:这儿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出现了字母,怎么办?
生4:4加a种。
生5:应该是4乘a种。
师:到底多少种?你怎么想的?
生5:应该是饮料种数和点心种数相乘,所以是4×a种。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如果饮料m种,点心n种呢?
生6:m乘n。
生7:有m乘n种。
师:到底有多少种?
生齐:m×n!
师:那点心种数、饮料种数和搭配的种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8:它们相乘就是搭配种数。
师:还有谁能说得更加清楚一点?
生9:点心种数×饮料种数=搭配种数。
……
评点反思:
让学生提前预习,尝试探究2种饮料、3种点心和3种饮料、3种点心以及2种饮料、4种点心各有几种搭配方式,通过看着实物说一说,运用简洁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或算一算等方式,初步感知了饮料和点心的搭配。为了让不完全归纳更有思考性,让学生学会推理,让思维更有深度,抛开了具体的实物,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点心和饮料的种数,让学生去推算搭配的种数。尽管已接触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但尚未真正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所以刚出现字母时,学生有些发愣,出现加法和乘法混淆的现象,但随即有学生反应过来,并追问想法,让全体学生都来辨析一下,最后出现“饮料m种、点心n种”就得心应手了,归纳、总结“点心种数、饮料种数和搭配的种数的关系”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片段二】
师:搭配的规律掌握了吗?
生齐:掌握了!
师:口说无凭,看看具体的习题,验证你们学习的效果。
(分布出示以下三题)
1.从常州到无锡,有两条直达的铁路(动车高铁、普快铁路)和三条直达的公路(沪蓉高速、312国道、普通公路)。一共有多少种路线可走?
生1:6种。
生2:5种。
师:有不同意见了,请你们分别说说想法。
生1:2×3=6.
生2:不能乘,因为铁路和公路都是直达的。
师:(课件上“直达”变为红色)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直达”。
生3:直达就是从常州直接到无锡。
师:所以两条铁路可能是这样的(以点表示常州和无锡,边画边说),3条公路可能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种路线了吗?
生齐:5种。
师:算式是——
生齐:2+3=5。
师:是啊,这看似今天所学的搭配规律的乘法原理,而事实上因为“直达”两字,却变成了以前就认识的加法原理。所以,认真审题特别重要!
接着看第二题——
2.学校要从一些选手中选出1名男生和1名女生主持儿童节的文艺演出,一共有12种不同的选择方式。可能有几名男生和几名女生呢?
生1:有6名男生、6名女生。
师:(随手写下)哦,6名男生、6名女生有多少种搭配方式了?
生2:6×6=36种。
师:哦,这是你的想法。12种不同的选择方式,可能有6男6女吗?
生齐:不可能!
生3:可能2男6女,也可能6男2女。
师:(写下)我们看看行不行?
生齐:行!
生4:也可能3男4女或4男3女。
师: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生5:还可能1男12女或者1女12男。
师:可能吗?
生(部分):可能!
生(部分):不可能!
师:1男12女有多少种搭配选择?
生齐:12种。
师:所以,1男12女或1女12男都是——
生齐:可能的!
师:最后看——(相继出示页面和登陆界面)这是我校学生的博客,我班承明煊的博文最多,看,这是登陆发表博客的界面,我们知道,登陆密码是六位数,都是由数字组成,那这个密码一共有多少种可能?
生1:6×6=36种。
师:我们看,第一位上可能是哪些数?
生2:1、2、3……9。
师:还有吗?
生3:还有0。
师:所以,每一位上可能有几个数?
生3:10个数。
师:那第二位呢?
生4:10个数。
师:第三位、第四位……所以,这样的六位数密码,一共有多少种可能?
生齐:10×10×10×10×10×10=1000000。
师:是啊,这样的六位数密码有100万种可能。所以,不仅是这样的登陆密码,还有银行卡密码等一般都设置六位数密码,保险箱、QQ等密码增强了其保密性!
师:如果这六个数位上不是数字,而都是字母呢?会有多少种可能?
生5:26×26×26×26×26×26。
师:6个26相乘,大大增强了保密程度!
……
评点反思:
练习完课本的量到习题,学生对基本的搭配现象和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看似简单的“浅知识”,如何“深教”。通过分析和思考,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三道习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感知搭配现象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题意,将“加法原理”和搭配规律的“乘法原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明理。第2题是开放式的习题,起先学生答出“6名男生、6名女生”,其他学生还在发愣,老师随手对照板书写下两个6,学生就知道这应该有36种选择了。接着在互动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最后一题发散性更强,学生好奇,但也会受数位的影响,居然也出现“6×6=36种”,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逐渐发现规律,在惊讶中兴致盎然,最后的“如果这六个数位上不是数字,而都是字母呢”,将学生引入激动和兴奋的高点。正是“课已毕,意未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