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教学反思
师: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学生用同两张正方形纸片分别铺一个长方形,操作完成后交流。
生: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将长方形铺满,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长方形。
师: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
生: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铺满?
生:什么样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
师:提的问题很好。你们想一想刚才铺的过程,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可能和正方形的边长有关。
师:那你能说说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吗?
生:沿长方形的长铺,正好铺3个,沿长方形的宽铺正好铺2个。所以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而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去铺长方形的长时,有剩余,所以不能铺满。
师:说的真好。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刚才他说的能铺满和不能铺满的情况?
生:12÷6=2 18÷6=3 这种情况能铺满。12÷4=3 18÷4=4……2这种情况不能铺满。
师:那么,还有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生: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
生: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
师:还有吗?
生:噢,还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
师:看看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你能发现它们与长方形长于宽的关系吗?
生:用长方形长与宽分别除以正方形的边长,能整除的,就能铺满,不能整除的就不能铺满。师:也可以这样说:边长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
反思:
教师选择正方形纸片铺长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因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沿着长方形的边铺正方形纸片,就会产生进一步研究长方形边长和正方形边长关系的愿望。教学中,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铺的过程与结果,从长方形的长、宽除以正方形的边长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的经验,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的个数是有限的。再用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这样学生理解就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