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师:每个人都有这样一袋材料,倒出来看看都有什么?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片了吗?现在就用你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先独立思考研究再小组交流。开始吧。(生活动)
(二)自主探究方法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2平方厘米
师:都是12平方厘米啊?你用的什么方法?谁来给大家说说?
1、用面积单位测量
全铺:
生: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一共是12个,这张卡片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12个?
生:这有4个,有3行,一共12个。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
生:一行有4个。
师:表示一行的个数。那3呢?
生:有3行。
师:行数。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生:12个。
师: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生:12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师:他是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半铺:(一行一列)
师:有不同的吗?
生:这里摆4个,这里3个,三四十二。
师: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生:沿长摆4个,沿宽摆3个
师:这样用长和宽来表述是不是更清楚了。
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才几个,看不出12个?
师对生1:你能解答吗?大家知道吧?我们把机会让给大家,好吗?
生2:这里摆1个,后面就不用摆了,和上面的一行一样。这里的一个后面也能摆3个。师:他的想法和你一样吧?大家看明白的吗?
师:他的意思是这一个说明这里可以摆一行,这还有一个就说明还能摆一行,沿宽摆了3个就说明可以摆这样的3行,大家想象出来了吗,如果全部摆满以后一共是几个几啊?一共多少个?所以面积就是--?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他的想法?(师引导:沿长…沿宽…说明能摆…一共多少个?所以…)这样说多清楚呀。你们能这样说清楚吗?同位互相说说。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展示课件: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沿长,沿宽摆这几个,我们就能想到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你觉着他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单了。
师:这方法真的比全部摆满简单多了!只摆这几个,我们就能想到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
2、 用尺子量
(1)测量(
师:刚才有的小组说用尺子量,研究得怎么样了?来给大家说说。
生1:我量出长是
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为什么?得讲出道理来呀。量出了长和宽到底能不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先在小组里说说我们再交流。
师:讨论的结果怎么样?这种方法行不行?
生2:因为长是
师:沿长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啊?
生2:
师:能摆3个也就是能摆这样的3行。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面积是?
师:你们明白了吗?同位互相说说。
师: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长
生3:1个是
师:哪是
生3:4个就是
师:我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
生:摆4个
师:长
生:能摆3个。
师:也就是能摆这样的3行。 宽
生:能摆这样的5行。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列式?(指算式)量出长和宽还真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2)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A、计算(
师:还有一张卡片呢,咱们都来试试用这种方法能不能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啊?
生1:24平方厘米。
师:怎么想的?
生:我量出长
师:你们和她想的一样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看到长
生:6×4=24(平方厘米)师板书。
B、计算(7厘米×5厘米)卡片面积
师:比比谁能很快的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
师: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师: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3、提取公式。
师:研究到现在,量出长和宽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啊?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师板书)
师:(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师:我记得有位同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方法,现在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吧。
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生态课堂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