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场景,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的内容决定了,教学中应重观察、重操作,通过直观的教具、学具的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对物体表象的理性认识。充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物体的表象,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的知识点产生认同感,对物体的空间印象更加深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节课对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概念介绍,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的关键是教孩子学会观察,选择好合适的视角,正确地看。例如,看一个长方体,怎样看只能看到一个面?眼睛要正对着要看的面,眼神要平视。其次是要让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感受看到的结果。例如,从哪个角度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物体的三个面?随意变换观察的角度,能看到四个面吗?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观察物体,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的结果。
本单元第二课时《观察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操作: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首先是让学生利用同样的小正方体,根据要求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尝试、修正,获得对一定形状的物体的结构上的认识。然后是看一看,利用上节课学习的观察方法,看看摆好的物体上面、侧面、正面各是什么样子,并描述出来,例如:由几个小正方形?横摆还是竖摆?等等。最后是画一画,画出自己描述的图形。其中“看一看”是关键,“看”法指导非常重要,会看才会说,会说才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