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后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的形状,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实物观察中知道不同的形状,还要在平面图中能辨别。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通过照片让学生辨别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的。
2、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体现的不同特征 ,联系左右手来突破难点。
3、通过多种识图练习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体现出来,如汽车、茶壶、积木等,出现不同角度的观察画面让学生辨别。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体现生活亲历性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三、体现数学活动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一定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期状态的。”在处理95页第1题,图片是从学校的哪个位置拍摄的,我设计了一个数学情境:“育才小学的同学来我们学校参观了,你是我们学校的导游员。请带介绍一下在校门外和校门内所看到的情况……
四、存在问题:
学生在辨别物体的形状相同,只是朝向不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在练习中还应该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很清晰地反映出物体的正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