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主要就是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我仔细研究教材,决定从以下几点来落实教学。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使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枯燥的说教。
本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和想像丰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 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 的体验。
6、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学生说的不太够。在学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理解体会小猴、小猪和小熊折的星星的个数时,让学生说的少了,这儿可以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说,优生带着后进生说,同桌说,指名说,说多了,听多了,学生自然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