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⒈利用童话故事组织教学活动。
这节课,除了导入部分我是采用从生活情境入手,其余的都是用童话故事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利用投影展示知识点,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是轻松的,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开心的。通过师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基础,建构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认识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或自己有过购物的经历,或看过别人使用人民币,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人民币的经验。我充分关注到这一点,以现实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把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结构化。例如:让学生在发红包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交流,抽象出1元=10角,1元=2张5角,1元=1张5角+5张1角,深入浅出地解决了教学难点1元=10角。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在与同桌的合作、交流中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接着在创设的发红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然后在师生模拟购物活动中学会简单付钱;最后的巩固阶段,本来准备安排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但由于时间等一些原因,只能采取半模拟。整堂课,我力求让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和理解,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有些细节还有些忽视,比如展示1元2角的付法时,每展示一种,我就应该让有这种付法的学生举举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有在师生模拟购物时,当一位学生展示付9角钱买一本本子时,我应该继续问:“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类似这样的细节有好几处。关注细节,巧妙处理动态生成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