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思考题所想到的
上周五,我布置了数学家庭作业,内容是练习册上的《数学乐园》,第二天,学生交来作业让我大吃一惊,全班只有3个同学做对,题目是这样的:1.下面每个圆中A、B两点分别是直径的两个端点,C点是圆周上任意一点,连结AC、BC,得到三角形ABC。量一量这些三角形的角,看他们是什么三角形?2.照上面的样子在右边圆中任意画几个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找到下面圆的圆心吗?我好想骂他们一顿,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一点的原因吧,我没有发火,静心思考,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怎么都会做呢?于是,我就启发引导他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很快就解决了,得出结论:他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为了解决下面的问题,我接着问学生,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都是在同一条直径上画的圆周角,学生画出来的虽然也都是直角三角形,但是不能发现规律,于是,我启发学生重点理解“照上面的样子”的含义,于是学生就把上面的三个圆中的三角形都画在右边的同一个圆中,由于线条比较多,有点模糊,有个别学生还是不能发现规律,我再让这些学生把三角形的斜边用不同颜色表示,(与直角边区别开来)这样,学生就发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到相交,而且相交的一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就容易了。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想到:
1.探究需要老师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做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开始进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具体实践,开阔视眼,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主观感受,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发挥自己的才智,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养成科学的品质。
2.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
3.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这种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高效地进行。
4.要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练习的做法,而多给学生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的重要作用。